Pavel的人性,和Ton的挑战

我很喜欢 Pavel 提到的不用手机,本质上这背后是对于现在信息过剩挑战下采取的 “information fasting”,和大家喜欢应用的 “food fasting” 相对应,一个形而上,一个形而下,但最后身心一体,都会影响你的皮质醇等激素。现在和未来,注意力是最稀缺的,可以随意离开电子设备,就是一个奢侈的自由,一种有门槛的自由。

Pavel 也是一个极致的匠人,匠人的好处是可以带一个小团队做一个 killer app,而局限在于,Telegram 作为全球中美之外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没有办法成为另外一个腾讯大平台;同样的文化,其实也影响了它的 Web3 项目 TON。顺便聊聊我作为全球第一位投资 TON 的华人机构者,在过去 4 年,对 TON 的近距离观察。

  1. 技术路线点错了科技树。TON 一直执拗地坚持用 C++,看起来像是一种技术纯粹主义的执着。历史上俄国人就多次在“数据科技树”上点错方向:苏联当年在晶体管革命上没拐过弯,沉迷电子管性能优化,错过了整个芯片浪潮。他们往往极度强调性能与控制,却忽视了生态和开发体验。TON 的 SDK、工具链和文档生态没有标准化,开发门槛太高;这不是语法问题,而是缺乏平台思维的问题。

  2. 生态构成不均衡。现在基本上只有俄国人与华人在活跃,但资源分配又明显偏向俄语圈。这一点大家都很熟悉了。

  3. 寡头垄断。生态的资金、流量与叙事资源都集中在少数 “TOP” 公司/项目上,所有人都知道要跪舔 “TOP” 团队,但中腰层项目被严重挤压。基金会和寡头 “TOP” 公司之间又长期博弈,内耗不断。

  4. 不接纳自己。任何人和组织,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都很重要,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正视自己,并扬长避短。然而,TON似乎热衷于向马斯克pitch、说服美国投资人,去白宫。事实是,无论怎么努力,在他人眼中,TON始终是一个俄语背景的公链。反观BNB,它并未试图扮演“美国人”,而是先做东八区大家玩得最开心的链,同时还让西方人觉得 FOMO 后,再顺势国际化,效果就很好。

  5. “10 亿用户 adoption”的故事讲了 4 年,还是一个故事。Pavel 不断在讲一个 “连接 Telegram 十亿用户与区块链世界” 的宏大故事,但这个故事至今无法真正落地。原因并不是愿景虚假,而是结构性约束:Telegram 为了活下去,同时保证 Pavel 个人的安全(近些年,Pavel 对自己的肉身安全越来越偏执,毕竟出了好几次事,包括这次的法国事件),必须保持 “表面上” 与 TON 的分离,避免触碰监管红线;这种割裂让 TON 永远无法把 Telegram 的生态打通。连 USDE 这样的稳定币,发行量也始终停在几亿级别——说明故事很大,兑现却很小。

TON有工程极客的完美主义,还缺乏生态协作的温度;有庞大入口,却被监管现实卡住;有自己的优势,还没有跟自己和解。有叙事,有理想,还需要转化为制度与激励的可持续平衡。

祝愿TON生态越来越好。

TON-5.79%
BNB-0.52%
USDE-0.04%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