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Pavel的人性,和Ton的挑戰
我很喜歡 Pavel 提到的不用手機,本質上這背後是對於現在資訊過剩挑戰下採取的 “information fasting”,和大家喜歡應用的 “food fasting” 相對應,一個形而上,一個形而下,但最後身心一體,都會影響你的皮質醇等激素。現在和未來,注意力是最稀缺的,可以隨意離開電子設備,就是一個奢侈的自由,一種有門檻的自由。
Pavel 也是一個極致的匠人,匠人的好處是可以帶一個小團隊做一個 killer app,而局限在於,Telegram 作為全球中美之外最大的即時通訊軟體,沒有辦法成為另一個騰訊大平台;同樣的文化,其實也影響了它的 Web 3 項目 TON。順便聊聊我作為全球第一位投資 TON 的華人機構者,在過去 4 年,對 TON 的近距離觀察。
1 . 技術路線點錯了科技樹。TON 一直執著地堅持用 C++,看起來像是一種技術純粹主義的執著。歷史上俄國人就多次在“資料科技樹”上點錯方向:蘇聯當年在晶體管革命上沒拐彎,沉迷電子管性能優化,錯過了整個晶片浪潮。他們往往極度強調性能與控制,卻忽視了生態和開發體驗。TON 的 SDK、工具鏈和文檔生態沒有標準化,開發門檻太高;這不是語法問題,而是缺乏平台思維的問題。
2 . 生態構成不均衡。現在基本上只有俄國人與華人在活躍,但資源分配又明顯偏向俄語圈。這一點大家都很熟悉了。
3 . 寡頭壟斷。生態的資金、流量與敘事資源都集中在少數 “TOP” 公司/項目上,所有人都知道要跪舔 “TOP” 團隊,但中腰層項目被嚴重擠壓。基金會和寡頭 “TOP” 公司之間又長期博弈,內耗不斷。
4 . 不接納自己。任何人和組織,接納自己,與自己和解都很重要,只有在這個基礎上,你才能正視自己,並揚長避短。然而,TON似乎熱衷於向馬斯克 pitch、說服美國投資人,去白宮。事實是,無論怎麼努力,在他人眼中,TON 始終是一个俄語背景的公鏈。反觀 BNB,它並未試圖扮演“美國人”,而是先做東八區大家玩得最開心的鏈,同時還讓西方人覺得 FOMO 後,再順勢國際化,效果就很好。
5 . “ 10 億用戶 adoption”的故事講了 4 年,還是一個故事。Pavel 不斷在講一個 “連接 Telegram 十億用戶與區塊鏈世界” 的宏大故事,但這個故事至今無法真正落地。原因並不是願景虛假,而是結構性約束:Telegram 為了活下去,同時保證 Pavel 個人的安全(近些年,Pavel 對自己的肉身安全越來越偏執,畢竟出了好幾次事,包括這次的法國事件),必須保持 “表面上” 與 TON 的分離,避免觸碰監管紅線;這種割裂讓 TON 永遠無法把 Telegram 的生態打通。連 USDE 這樣的穩定幣,發行量也始終停在幾億級別——說明故事很大,兌現卻很小。
TON 有工程極客的完美主義,還缺乏生態協作的溫度;有龐大入口,卻被監管現實卡住;有自己的優勢,還沒有跟自己和解。有敘事,有理想,還需要轉化為制度與激勵的可持續平衡。
祝願 TON 生態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