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 APP
qrCode
更多下载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护国神山台积电连环人事风暴验证「台湾病」与彭淮南警告

2024 年间,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厂爆出重大职场争议。一群美籍员工涵盖白人、拉丁裔、非裔、美洲原住民等族群对公司提出集体诉讼,指控台积电存在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包括偏好台湾/中国/东亚籍员工、强制以中文作为工作语言、使非中文母语者被排除在有效沟通之外,甚至有人声称遭受「懒惰」、「愚蠢」、「不会工作」等言词羞辱,以及不当肢体接触与性骚扰等情事。这起诉讼已扩大至二、三十名原告,诉状长达 160 多页,内容不仅涉及歧视,也触及职场安全及劳动环境等管理问题。台积电则予以否认,强调公司从不以国籍或种族作为招募与晋升的标准,并称自身具备完善的多元化政策。然而,不论最终法院如何裁定,这些指控已揭露出台积电在跨文化管理上的摩擦,当台湾的组织文化被「原封不动」移植到美国,多元员工组成与语言差异便可能成为制度碰撞的引爆点。

2025 年,台积电人事风波更接连不断。先是现职与前职工程师被控窃取 2 奈米先进制程技术,涉案内容被形容为攸关「国家核心技术」;随后,又爆出服务台积电逾二十年的老臣罗唯仁,在退休前疑似复制机密文件,随即转投竞争对手英特尔,引发外界高度震撼。这些事件不仅动摇台积电的内部治理,也暴露出台湾在关键科技产业上的制度脆弱。作为长期受惠于新台币偏低汇率的出口巨擘,台积电象征了台湾「以货币维持竞争力」的经济模式。多年来,压低汇率确实支撑了出口与外销产业,使外汇存底累积、企业盈利亮眼。然而,这套模式的副作用也日益浮现,大量资金未能形成普遍性的薪资提升或消费成长,反而推升房价与资产价格,使年轻人与一般家庭的生活负担更沉重。这正呼应外界所批评的「台湾病」:经济成长集中在少数产业与少数企业,而非普罗大众所共享。

台积电刚好反映出「台湾病」

根据 The Economist 最近报告,所谓「台湾病/福尔摩沙流感」主要指:

台湾长年透过压低新台币汇率,来维持出口竞争力。

这的确使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如 TSMC、电子代工、传产等)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优势。但同时,也造成经济「失衡」:经常帐顺差大、外汇存底剧增,资金过多流入国内但并不都转化为实质消费或投资,而是推高房价与资产价格,挤压一般家庭尤其年轻人、薪资阶层的消费/负担能力。

部分学者也指出:这样的出口导向 + 汇率压低 + 产业集中于少数几个强力企业(像 TSMC) 的模式,的确可能带来发展不均衡、资源错配与社会不公平。

换言之,台积电 的成功不只靠技术,却也是因受利于政府政策才能成为台湾经济的「护国神山」,但从此之后,让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半导体与出口产业,而牺牲「内需、薪资阶层、中小企业、多元产业发展」的平衡。若经济成长、企业获利被锁在出口与大型科技与半导体供应链,却没有转化为「普遍薪资提升」、「产业多元」、「房价稳定/可负担」,那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生活并不会改善,反而可能更辛苦。这正是 The Economist 所指的「台湾病」风险,当经济只对几个企业与资本有利,而一般劳工、房屋负担者、中小企业没有明显改善,一般人只会感到成长果实被少数人拿走享受。出口靠汇率压低来竞争,日常消费还是以台币计、薪资上涨缓慢,不对应房地产与物价通膨。长久下来,社会分配与资产累积差距越来越扩大。

彭淮南的角度「放到今日」是正确的

在 2010 到 2015 年之间,台湾社会曾因新台币汇率爆发过一场深刻的辩论。当时张忠谋公开批评政府不该成为企业的绊脚石,直指韩国透过汇率贬值大幅提升出口竞争力,而台湾却任由新台币升值,让本土企业在五年间成本等同增加三成。他的忧虑反映了当时台积电仍未成为全球霸主、面临三星激烈追赶的现实。然而,央行总裁彭淮南一句「如果汇率能解决出口问题,全世界不需要经济学家」则点破了关键:国家不能靠让货币变便宜来维持竞争力,更不能为了少数出口大厂去牺牲全民购买力、物价稳定与经济体质。当时学界也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台韩产业高度重叠、应跟着韩国贬值以保住出口;另一派则反对政府干预汇率,认为台湾若把竞争力寄托在贬值,就会陷入恶性循环,长期扭曲资源分配、压抑升级动能。回头看今日的台湾,彭淮南的警告其实逐渐应验:出口与半导体业者长期受益于偏低的新台币,但这个模式的果实却没有真正落在大多数年轻人与薪资阶层身上,反而让整体经济更加依赖少数科技巨头。

台积电在美国爆出的文化冲突、集体歧视诉讼与内控漏洞,更折射出企业成长超高速、跨国治理却未同步成熟的结构问题。这些事件不只是台积电的问题,而是台湾长期押注出口、依赖科技巨兽、以汇率维持竞争力所形成的经济体质问题,也就是「经济学人」所称的「台湾病」。这场十多年前的汇率辩论,其实正预告了今天台湾所面临的失衡: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过度依赖少数产业,当成长无法转化为普遍的生活改善,最后受影响的并不是那些能游走全球的企业,而是留在岛上的人民。

台湾职场伦理与管理制度的崩塌危机

台积电刚退休的二十年老臣、中研院荣誉院士罗唯仁,因涉嫌拷贝携带大量机密文件离开并随即转投英特尔,引发舆论震动。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英特尔不仅未与事件保持距离,反而公开力挺罗唯仁,态度近乎毫无忌惮。这起事件不只是台积电或台湾半导体业的损失,更深层地撼动了台湾整体产业的职场伦理基础与信任制度。

对许多人而言,罗唯仁曾为公司奉献多年、甚至被视为台积电的重要功臣,如今却在退休瞬间跳槽至竞争对手,还疑似带走关键技术文件,这种「无情无义」的冲击远超越个人职涯选择。它照见了台湾产业长年累积的多重问题:从内控制度的松动、接班与人才管理的断层,到国家关键技术缺乏完整的防护架构。更令人不安的是,台湾政府多年来投入政策、资源、土地、人才供应链等各项资本,在背后默默为产业把关与护航,却在最关键的时刻被真心换绝情,换来的并非忠诚与责任,而是出走与泄密的风险。这不只是单一企业或个人的背叛,而是整体制度发出的警讯,当政策无法保护国家核心技术、当伦理与信任不能被维持,再多为企业的补贴与护航也挽救不了高房价、高物价与年轻人低薪与失业的困境。

这篇文章 护国神山台积电连环人事风暴验证「台湾病」与彭淮南警告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