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加密货币托管大地震!日本 DMM 被黑 3.12 亿推 2026 强制注册
日本金融廳(FSA)考慮將強制要求加密貨幣託管和交易管理服務提供者向當局註冊,委員會工作小組於 11 月 7 日討論該議題,計劃限制交易所只能使用註冊服務提供者。此舉源於 2024 年 DMM 比特幣遭駭客攻擊,價值約 482 億日圓(約 3.12 億美元)的比特幣被盜事件,駭客入侵點被確認為外包商 Ginco。
DMM 被駭 3.12 億美元推動監管革命
《日經新聞》11 月 7 日報導,日本首相諮詢機構金融體系委員會下屬的一個工作小組討論了加密貨幣託管新規。這次討論的直接催化劑是 2024 年震驚日本加密圈的 DMM 比特幣駭客攻擊案。價值約 482 億日圓(約 3.12 億美元)的比特幣在該事件中被盜,成為日本加密貨幣歷史上最嚴重的安全事故之一。
更令人震驚的是駭客的入侵點。調查顯示,攻擊者並未直接攻破 DMM 比特幣交易所的系統,而是透過其外包商——位於東京的軟體公司 Ginco——滲透進入。DMM 將其交易管理外包給了 Ginco,而 Ginco 的系統存在安全漏洞,成為整個安全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這種「供應鏈攻擊」模式揭露了當前加密貨幣託管體系的致命缺陷。
根據現行法規,加密貨幣交易所必須對存款進行嚴格管理,包括將用戶資產儲存在冷錢包中。日本在 2017 年 Coincheck 被駭 5.3 億美元後,就建立了全球最嚴格的交易所監管框架之一。然而,《日經新聞》指出,目前尚無與交易所合作的第三方服務提供者的類似規定。這個監管盲區正是 DMM 案件發生的根源。
DMM 案件的教訓是慘痛的。即使交易所本身遵守所有安全規定,將資產存放在冷錢包並實施多重簽名,但若其依賴的第三方服務商存在漏洞,所有防護措施都可能功虧一簣。駭客不需要直接攻破交易所的核心系統,只需找到外包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即可。這種攻擊模式在網路安全領域被稱為「供應鏈攻擊」,近年來在傳統金融和科技領域也日益猖獗。
工作小組的大多數成員在討論後支持擬議的新系統,並呼籲在數位資產監管方面更加明確。這種高度共識顯示 DMM 案件對日本監管層的震撼程度。當單一事件導致 3.12 億美元損失時,監管者有充分理由採取果斷行動堵住制度漏洞。
加密貨幣託管註冊制度的核心內容
FSA 計劃強制要求託管和交易服務提供者向監管機構註冊,並要求交易所僅使用已註冊託管機構提供的系統。報告稱,此舉旨在解決可能導致竊盜或系統故障的安全漏洞。這項制度的核心邏輯是將第三方服務提供者納入與交易所相同的監管框架,消除監管真空地帶。
註冊制度預計將包含以下核心要求。資本充足率標準確保服務提供者擁有足夠的財務實力承擔潛在損失,若發生安全事故,有能力賠償客戶。安全審計義務要求定期接受獨立第三方的安全審計,提交滲透測試報告和代碼審查結果,證明系統符合最低安全標準。保險要求強制購買網路安全保險和託管資產保險,在駭客攻擊或系統故障時為用戶提供賠償保障。
技術標準合規則規定加密演算法強度、私鑰生成和存儲方法、多重簽名要求、冷熱錢包分離比例等技術細節。定期報告義務要求向 FSA 提交季度或年度報告,披露託管資產規模、安全事件記錄、系統升級情況等資訊。違規處罰機制對未註冊或違規服務商處以罰款、業務暫停甚至刑事追究,對使用未註冊服務商的交易所同樣處罰。
預期註冊要求框架
資本充足率:最低註冊資本和持續資本要求
安全審計:年度獨立審計和滲透測試報告
保險覆蓋:強制網路安全保險和託管資產保險
技術標準:加密強度、私鑰管理、多重簽名等規範
定期報告:向 FSA 披露託管規模和安全事件
違規處罰:罰款、業務暫停甚至刑事追究
這種全面監管框架若實施,將使日本成為全球對加密貨幣託管服務監管最嚴格的國家之一。相比之下,美國和歐洲雖然也在加強監管,但大多聚焦於交易所本身,對第三方託管服務的監管仍相對寬鬆。
報告顯示,FSA 計劃盡快根據這些討論編制一份報告,並計劃在 2026 年國會例會期間提交對《金融工具及交易法》的修正案。這意味著新規最快可能在 2026 年下半年或 2027 年初正式生效。從討論到立法通常需要 12 至 18 個月,給現有服務提供者留出了準備時間。
對全球加密貨幣託管產業的連鎖影響
日本的這項監管創新可能引發全球性的連鎖反應。作為全球第三大加密貨幣市場(僅次於美國和中國),日本的監管政策往往成為其他國家的參考範本。2017 年 Coincheck 被駭後,日本建立的嚴格交易所監管制度就被韓國、新加坡等多國借鑒。此次針對第三方託管服務的新規,預計也將產生類似的示範效應。
對於全球加密貨幣託管服務商而言,日本市場的准入門檻將顯著提高。像 Ginco 這樣的小型軟體公司若無法滿足註冊要求,將被迫退出市場或進行大規模合規投資。這種淘汰效應雖然短期內會增加行業成本,但長期來看將提升整個託管行業的專業化水平和安全標準。
大型國際託管服務商如 BitGo、Fireblocks 等,可能成為這次監管變革的最大受益者。這些公司已經在歐美市場建立了完善的合規體系和安全基礎設施,進入日本市場的邊際成本相對較低。相比之下,缺乏資本和技術實力的小型服務商將面臨生存危機。
對於日本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而言,這項新規將迫使他們重新評估現有的託管安排。若目前使用的服務商無法獲得註冊,交易所必須尋找替代方案,這可能涉及系統遷移、合約重新談判和業務中斷風險。然而,從長期來看,這種規範化將提升交易所的整體安全水平,減少因第三方漏洞導致的損失。
同時,金融廳一直在加快推進本土穩定幣計畫。上個月,金融廳批准了日本首個日圓掛鉤穩定幣 JPYC,該穩定幣隨後迅速上線。上週,該機構宣布將支持一項涉及日本三大銀行——瑞穗銀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銀行的穩定幣試點計畫。這種監管開放與託管服務收緊的組合策略,顯示日本正在尋求創新與安全的平衡。
從全球監管趨勢來看,日本的這項舉措可能成為新的國際標準。歐盟的 MiCA 框架雖然全面,但對第三方託管服務的具體要求仍不夠細緻。美國的監管則更加分散,各州標準不一。若日本的註冊制度證明有效,其他國家很可能跟進,最終形成全球性的加密貨幣託管服務標準。
對於加密貨幣託管產業的從業者而言,這是一個提前佈局的機會。那些能夠率先滿足日本註冊要求的服務商,不僅能夠佔據日本市場,還能在未來其他國家實施類似規定時獲得先發優勢。投資於安全基礎設施、合規體系和保險覆蓋的成本,將在監管收緊的大趨勢下轉化為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