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iquid的HYPE代币:为什么Arthur Hayes认为它有126倍的上涨潜力

Arthur Hayes,BitMEX的联合创始人,现在担任以加密货币为中心的风险投资公司Maelstrom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他表示Hyperliquid的HYPE代币可能会飙升超过100倍。

海斯因在BitMEX发明永久掉期而闻名,这一衍生合约改变了加密交易。在Maelstrom,他投资于早期基础设施项目。在他最新的博客文章中,海斯认为Hyperliquid的代币可能上涨126倍,这一说法得到了Maelstrom出具的估值模型的支持。

Hyperliquid是一个建立在其自己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与运行私有服务器的公司如Coinbase或Binance不同,Hyperliquid完全在链上运行。交易者主要使用它进行永久期货——允许他们在没有到期日的情况下对加密货币价格进行投机的合约。

其原生代币HYPE既是治理工具也是经济权益。持有者可以对升级进行投票,质押代币以获得奖励,并从交易费用与代币价值的关联中受益。简而言之,Hyperliquid是场所,而HYPE是用户分享其增长的方式。

###'去中心化币安'

海耶斯以整体情况开始他的案例。

他说,当政府印制过多货币时,货币会贬值,普通储户被迫投机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水平。那些还没有拥有房屋或股票的人会看到他们的储蓄被侵蚀。

对于许多人,尤其是在新兴市场,今天最简单的存钱方式就是使用USDT和USDC等稳定币——这些数字美元本质上存在于区块链上。一旦你持有了稳定币,海斯认为,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将它们投入到加密货币中,因为这是这些代币最容易运作的系统。

根据Maelstrom首席信息官的说法,那条漏斗直接通向Hyperliquid。Hayes表示,它已经主导了去中心化永久期货交易,控制了大约三分之二的市场,并且开始对抗像Binance这样的中心化巨头。

他指出执行是区别所在。他相信,创始人杰夫·阎领导的Hyperliquid小团队,比拥有数百名员工的竞争对手更快地推出功能。海斯表示,该平台的速度与币安相当,但每一步——交易、结算、抵押管理——都在链上透明进行。

他称Hyperliquid为“去中心化的Binance”。与Binance一样,它依靠稳定币而不是银行进行存款。与Binance不同的是,一切都记录在其区块链上。Hyperliquid的HIP-3升级还允许外部开发者创建完全新市场,直接连接到其订单簿,变成一个无权限的交易中心。

故事继续###126倍的上涨

接下来是数学。Maelstrom的模型以一个大胆的预测开始:到2028年,稳定币的总价值可能达到10万亿美元。

接下来,Hayes 借用了 Binance 历史上的一个比例。在那个交易所,日交易量通常约等于总稳定币供应的 26.4%。将该比例应用于 10 万亿美元,Hyperliquid 每天可能会看到约 2.6 万亿美元的交易。

现在增加费用。Hyperliquid 每笔交易收取约 0.03% 的费用。在每日活动为 2.6 万亿美元的情况下,按年计算,这大约相当于 2580 亿美元的年收入。

投资者随后将未来的收益折算为今天的货币,以反映风险和货币的时间价值。海耶斯使用5%的利率,这产生了大约5.16万亿美元的现值。

最后,将其与HYPE当前大约410亿美元的完全稀释估值进行对比。将两者相除,你会得到Hayes的头条数字:潜在的126倍上涨。

Maelstrom分析显示HYPE可能会有126倍的上涨空间。他将这个计算与他更广泛的论点联系起来——疲软的货币迫使人们转向稳定币,而稳定币又将他们推向加密货币投机,Hyperliquid作为这一活动的基础设施,而HYPE则是捕捉经济效益的代币。

###'国王已死'

海耶斯在他的论文结尾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他写道:“国王死了,国王万岁。”他认为Hyperliquid可能会超越币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而杰夫·燕有一天可能会与CZ的财富相媲美。

该模型依赖于巨大的假设:一个10万亿美元的稳定币市场,Hyperliquid占据与Binance相当的市场份额,费用保持在0.03%,折扣率保持在低位。如果这些条件破裂,结果也会随之破裂。

但海耶斯的主线很简单。如果世界以稳定币储蓄,随后发生的投机将会在链上进行——在他看来,Hyperliquid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查看评论

HYPE-9.5%
TOKEN-6.62%
WHY-5.46%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