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架构与内部工作原理

零知识协处理器(ZK Coprocessors)的架构体现了其作为链下运行但与链上系统保持加密连接的计算引擎的核心定位。本模块深入探讨这些系统的结构设计、数据与计算流程以及支持无信任验证的加密原语。深入理解这种架构对于希望将协处理器整合到应用中的开发者以及评估其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分析师而言都至关重要。

ZK 协处理器的核心组件

ZK 协处理器由几个关键组件构成,它们协同工作以实现计算卸载的同时保持可验证性。系统核心是执行环境,通常实现为零知识虚拟机(zkVM)或特定领域的电路编译器。该环境负责解释代码或计算任务,并将其转换为适合生成零知识证明的算术电路。

证明者作为执行计算并生成加密证明的实体,接收输入数据,在链下执行所需逻辑,并构建一个简洁证明,证实计算正确性而不泄露敏感信息。验证者,通常是部署在目标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使用最小资源验证这些证明。根据精心设计,验证过程所需计算资源远低于原始计算,从而实现高效的链上验证。

另一重要支持组件是数据接口,它管理协处理器如何从不同来源访问信息。某些协处理器直接查询链上数据,而其他则聚合历史数据或外部数据集,如去中心化存储网络或链下 API。这些数据的完整性必须可证明,通常通过 Merkle 证明或类似的加密承诺机制实现。

计算流程

ZK 协处理器的运行遵循清晰的流程,将复杂计算与轻量级验证分离。当去中心化应用或智能合约请求无法在链上高效执行的计算时,流程启动。请求发送至协处理器,后者收集必要输入,可能来自区块链状态、外部数据源或用户提供的信息。

输入组装完成后,协处理器在其 zkVM 或电路环境中执行计算。在此阶段,计算被转换为结构化的算术电路,从而生成零知识证明。该证明以一种无需重新执行原始计算即可验证的方式,概括了整个执行过程。

证明生成后,它被传回区块链。验证者智能合约随后使用公开验证密钥校验该证明。如果证明有效,计算结果被接受,可用于更新链上状态、触发智能合约逻辑或作为后续去中心化流程的输入。这一流程确保了计算完整性的同时保持了效率。

证明生成技术

证明生成是 ZK 协处理器架构中最为计算密集的环节。专家指出,它依赖先进的加密方法,如多项式承诺和多标量乘法,这些技术将计算转换为一组代数约束,随后通过求解这些约束产生简洁证明。

现代系统通过多种技术优化这一过程。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或数论变换(NTT)被用于加速多项式运算,这是 zk-SNARK 和 zk-STARK 构造的核心。递归是另一种日益重要的技术,允许证明嵌套于其他证明中。递归证明系统实现了增量验证,即将大型计算分解为较小的证明,随后聚合为单一简洁验证。

这些优化对于扩展 ZK 协处理器至实际工作负载至关重要。若缺乏这些优化,证明生成可能变得过于缓慢或资源密集,削弱链下计算的优势。

链上验证

验证阶段发生在目标区块链上,特意设计为计算成本最小化。协处理器提交证明后,验证者合约使用预计算参数执行验证算法。在 zk-SNARK 系统中,这通常涉及常数时间的配对检查,而 zk-STARK 验证者则依赖基于哈希的承诺和 FRI(快速里德-所罗门交互式 Oracle 接近证明)协议。

零知识证明的简洁特性意味着验证通常仅需几千字节的数据,且可在等效链上计算所需 gas 的极小部分内完成。这种效率使 ZK 协处理器在生产环境中切实可行。证明不仅确认计算正确性,还验证输入完整性和输出确定性。

安全模型和威胁

ZK 协处理器的安全性建立在加密健全性和系统设计双重基础上。从加密角度看,其保障取决于底层问题的难度,如椭圆曲线配对或基于哈希的承诺。只要这些原语保持安全,生成的证明就无法被伪造。

然而,协处理器的实现方式或数据来源可能存在漏洞。恶意证明者可能尝试绕过电路约束或输入错误数据。为缓解这些风险,协处理器通常依靠公共输入承诺、Merkle 根或可信数据源来证明所用输入的合法性。对电路的审计和严格形式验证对防止设计本身出现错误同样至关重要。

更广泛的系统还必须解决活跃性和可用性问题。如果协处理器中心化或由单一运营商控制,将引入潜在信任假设或审查风险。新兴设计正致力于去中心化协处理器网络,使多个证明者能在生成证明过程中竞争或协作,从而减少对任何单一实体的依赖。

免责声明
*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课程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 本课程由入驻Gate Learn的作者创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Gate Learn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