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chain先锋
6年前花8000塊買幣,朋友說我「腦子進水」。2021年帳戶數字跳到300萬的時候,那哥們請我吃火鍋,全程沒吭聲。
更離譜的是——去年熊市腰斬,我不僅保住了買房首付,還給孩子攢下一筆「看不見的教育金」。秘訣?全靠早年瞎折騰踩出來的坑。
2017年那會兒,我揣著剛攢的8000塊,在咖啡館蹭WiFi研究了一下午。盯著2600元一枚的BTC,手指在「確認購買」按鈕上懸停了20分鐘——那年月一頓火鍋80塊,這錢夠我搓100頓啊!最後咬咬牙買了3個,朋友湊過來瞄了一眼螢幕:「你不如存餘額寶。」
現在回頭看,當時最蠢的不是買幣,而是後來飄了亂炒:追著所謂「百倍幣」滿倉梭哈,白天盯盤晚上復盤,黑眼圈重得像國寶。結果呢?90%的山寨項目不是跑路就是歸零。
反倒是2016年花3000塊買的50個ETH,搬家時硬碟塞進舊衣櫃忘了。2021年大掃除翻出來,帳戶直接多了六位數。那一刻我悟了:這個市場裡,**你遺忘的倉位,才是真正的印鈔機**。
牛市巔峰帳戶衝到300萬時,我差點辭職全職幹這行(現在想起來恨不得扇自己)。還好後來栽了兩次大跟頭,才明白一個死理:
**能活下來的人,從來不是靠賭暴漲,而是學會在瘋狂的時候踩剎車。**
(正文未完整,原文似被截斷)
查看原文更離譜的是——去年熊市腰斬,我不僅保住了買房首付,還給孩子攢下一筆「看不見的教育金」。秘訣?全靠早年瞎折騰踩出來的坑。
2017年那會兒,我揣著剛攢的8000塊,在咖啡館蹭WiFi研究了一下午。盯著2600元一枚的BTC,手指在「確認購買」按鈕上懸停了20分鐘——那年月一頓火鍋80塊,這錢夠我搓100頓啊!最後咬咬牙買了3個,朋友湊過來瞄了一眼螢幕:「你不如存餘額寶。」
現在回頭看,當時最蠢的不是買幣,而是後來飄了亂炒:追著所謂「百倍幣」滿倉梭哈,白天盯盤晚上復盤,黑眼圈重得像國寶。結果呢?90%的山寨項目不是跑路就是歸零。
反倒是2016年花3000塊買的50個ETH,搬家時硬碟塞進舊衣櫃忘了。2021年大掃除翻出來,帳戶直接多了六位數。那一刻我悟了:這個市場裡,**你遺忘的倉位,才是真正的印鈔機**。
牛市巔峰帳戶衝到300萬時,我差點辭職全職幹這行(現在想起來恨不得扇自己)。還好後來栽了兩次大跟頭,才明白一個死理:
**能活下來的人,從來不是靠賭暴漲,而是學會在瘋狂的時候踩剎車。**
(正文未完整,原文似被截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