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加密行業掀起並購潮:巨頭在抄底,Web3 生態在重構
null
作者:谷昱,ChainCatcher
2025 年的加密世界,正上演一場前所未有的並購熱潮。
從DeFi協議到資管公司,從支付公司到基礎設施服務商,新的並購事件幾乎每天都有。Kraken 以 15 億美元吞下期貨交易平台 NinjaTrader,Coinbase 近期連續出手拿下衍生品交易所 Deribit 與鏈上募資平台 Echo。根據 RootData 數據,2025 年至今加密並購數量達到 143 起,不僅刷新歷史紀錄,還較去年同期增長93%。
爲什麼在市場萎靡的當下,巨頭們熱衷於並購?並購的積累又會給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一、巨頭們以資本換時間
並購,是巨頭們擴大戰場以及提升競爭力的最直接手段。
過去幾年,以中心化交易所爲代幣的巨頭大多靠交易手續費過得不錯。但在二級市場轉熊、監管趨嚴之後,簡單的交易收入難以支撐增長,且外部 Web2 巨頭虎視眈眈。於是,它們開始通過收購來擴大戰場——要麼是補齊生態短板,要麼是獲取合規資源。
通過並購,巨頭可以跳過長期的自主研發和市場培育期,迅速把對手或互補團隊納入麾下,從而在短時間內擴展產品矩陣,例如從現貨擴到衍生品、從交易延伸到支付與托管,提升全棧產品的服務能力。
更重要的是,巨頭通過購買已獲監管許可或合規架構較完善的實體,平台能更快獲得進入某些市場的“身分證明”(例如在特定司法管轄區的牌照、合規流程或清算通道),比自建合規團隊更節省時間成本。這在監管趨嚴而地域差異明顯的加密世界尤其重要。
以 Coinbase 爲例。2025 年以來,它的並購策略幾乎是“全鏈條式”的:從衍生品交易所到鏈上融資平台,再到合規托管公司,覆蓋交易、發行、支付、資產管理等多個環節。一位接近 Coinbase 的業內人士透露:“他們要做的是加密領域的‘高盛版圖’——不靠幣價,靠服務體系。”
Kraken 的動作具有類似的邏輯。NinjaTrader 本是傳統金融圈的老玩家,Kraken 收下它,相當於買到了一個美國監管認可的合規通道,可以把傳統期貨客戶與工具帶入其生態。未來,Kraken 不必再繞彎子,就能提供更完整的衍生品和期貨交易服務。
近期並購事件 來源:RootData
換句話說,當小項目還在爲下一輪融資與發幣上所焦頭爛額時,巨頭們已經在用現金換時間、用收購換未來。
這個趨勢也不僅僅是Coinbase等巨頭在參與,Robinhood、Mastercard、Stripe、軟銀等 Web2 巨頭也在參與其中,這也意味着,Web3 不再只是創業者和散戶的遊戲,它正在吸引傳統資本、金融機構乃至上市公司深度參與。並購,成了他們進入 Web3 的橋梁。
而且,當前的市場狀況也爲他們加大並購投入提供了重要契機。如今,加密一級市場持續萎靡,絕大多數加密項目都面臨融資與退出難的挑戰,在資本市場處於劣勢地位。因此,手握充裕現金或資本市場通道的巨頭,能夠憑藉資本優勢主導並購定價與結構設計。對賣方而言,接受股權置換、部分現金+股票或戰略合作的交易結構,往往比在公開市場上孤注一擲發行代幣來得穩妥。於是,資本強者在並購談判中佔據天然優勢,能夠以更劃算的成本獲得關鍵技術、用戶與牌照。
二:Web3 建設者的黃金周期來了?
過去許多 Web3 項目的主要退出路徑是“發幣—漲—回購/套現”,這種路徑高度依賴二級市場情緒,容易被幣價波動綁架。並購爲項目方提供了另一種更穩定的路徑:被生態內或行業外的戰略買家整合、獲得現金/股權或被納入更大平台的產品線中繼續發展,使團隊與技術有更平滑的資本化出路,不必把全部希望寄托在發幣與上所這個“吸血”流程上。
Coinbase、Kraken 等並購行爲即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 Web3 項目和團隊的價值實現方式。在當下的資本寒冬中,這也令更多資金投向加密一級市場股權領域打了一針強心劑,爲更多加密創業者帶來信心。
加密行業並購的興起不是偶然,而是市場成熟、資本結構重構與監管與用戶需求共同推動的結果。並購使得技術、用戶與合規能力能更快地在加密市場內重新配置,頭部企業借助並購鞏固和擴張其護城河,而對中小項目而言,並購則提供了較爲穩健的退出與發展路徑。
長期而言,這一波並購潮有望激勵許多加密項目從技術社區或者營銷公司,更有動力發展爲具有明確用戶場景、技術扎實的真正商業化公司,把注意力放回產品體驗、合規與商業落地。毋庸置疑,這有利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加速行業的主流化進程。
當然,並購不是萬能藥。巨頭們在這其中仍然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問題,例如整合,如何在組織、產品、合規、客戶等層面將被收購方的優勢融入到收購方,如果整合不順往往意味着“買了個空殼”;例如,還可能存在估值泡沫,並導致並購方的現金流與盈利能力受到負面影響。
無論如何,這對加密創業者以及長期的加密生態堪稱重大利好,市場將爲那些扎扎實實耕耘技術與場景的項目提供更加友好的生存空間。“你不發幣的話我們怎麼退出?”之類的質問也將逐步不再縈繞在創業者與建設者頭上,他們的黃金周期即將到來。
2025 年的加密行業正處在這樣的轉折點上。與其說這是一場資本遊戲,不如說是加密行業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在未來的幾年裏,我們或許會看到:交易所不再只是交易所,而是像一站式金融超市;錢包不僅是錢包,而是用戶的鏈上金融入口;穩定幣不僅僅是穩定幣,而是跨境即時結算的底層貨幣。
而這一切,正是從這一波“並購潮”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