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比特幣分裂成教派:開發者爲“區塊該裝什麼”打起聖戰

原文標題:Bitcoin faces a new civil war over how its blockchain should be used

原文作者:Jeff John Roberts

原文來源:

編譯:Daisy, 火星財經

比特幣正面臨一場關於其區塊鏈用途的新內戰

我最近有幸造訪了瑞士那座迷人的山城盧加諾(Lugano)。它的魅力在於——正如 Tether 首席執行官保羅·阿爾多伊諾(Paolo Ardoino)所說——這座城市“本質上是意大利,但由瑞士人管理”。阿爾多伊諾是“Plan B”比特幣大會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而我在會上主持了一場關於各國政府日益接受這一原始加密貨幣趨勢的討論。

大會的氛圍積極高漲——這並不奇怪,因爲現場的每一個人都崇拜比特幣——但同時也顯而易見,天堂中暗藏着麻煩。事實證明,比特幣的代碼基礎正出現日益加深的分裂:爭議的焦點在於是否應修改代碼,讓區塊鏈能容納更多與金融交易無關的數據。

將非比特幣交易相關的數據納入區塊的想法並不新鮮。事實上,區塊鏈上的第一個區塊就包含了一條關於銀行紓困的報紙標題引用。然而,如今,比特幣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開發者羣體——被稱爲“Core”(核心團隊)——計劃調整他們的軟件,以顯著放寬每個區塊中可包含的非支付信息量的限制。

對 Core 陣營而言,這是一個簡單而務實的做法,既能推動比特幣的新用途,又能在區塊獎勵僅爲 3.125 枚比特幣、並預計在 2028 年再次減半的當下,爲礦工創造額外手續費收入。然而,一個快速崛起的競爭派系卻完全拒絕這一計劃,並推出了他們自己的比特幣客戶端軟件——Knots。

這一派系的軟件由一位有影響力的比特幣開發者領導,他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據稱將其命名爲“Knots”(意爲“結”),是取自耶穌用“帶結的鞭子”將兌換錢幣的人趕出聖殿的故事。據我採訪到的一位 Knots 陣營的律師稱,這款軟件的必要性在於保護區塊鏈免受他所譴責的垃圾信息發送者,以及那些推廣比特幣 NFT 等“騙局邊緣”項目的侵擾。

如果你曾在線上或線下接觸過比特幣支持者,你就會知道他們並不以圓融著稱。這一點在比特幣早期的知名人物身上尤爲明顯——他們在盧加諾的舞臺上以及在 X(原推特)上互相抨擊。這些高調的陣營代表包括:Core 陣營的彼得·托德(Peter Todd)和詹姆森·洛普(Jameson Lopp),以及對立的 Knots 陣營的尼克·薩博(Nick Szabo)和盧克·達什爾(Luke Dashjr)。

這場最新的分裂(可在此處閱讀一份有用的概述)讓人聯想起 2015 至 2017 年間那場席卷整個比特幣社區的“區塊大小之爭”。當時,“小區塊派”——主張將比特幣區塊維持在 1MB 的人——最終戰勝了認爲擴大至 2MB 或更大才具商業可行性的對手。這場戰爭留下的怨恨至今未消。

在當前的爭鬥中,Knots 仍是較小的派系,但它已成爲超過 20% 比特幣節點運營者的首選客戶端。它之所以迅速流行,不僅因爲其在擴展區塊鏈問題上的立場,更因爲人們普遍認爲 Core 陣營已變得傲慢,脫離了比特幣的核心價值。而 Core 陣營則將 Knots 一派斥爲“撒謊的惹事者”。

我無權對此多作評判,只能指出:這場最新的比特幣靈魂之爭再次印證了我多年來的看法——比特幣既是一項了不起的技術,也是一種宗教。正如任何宗教一樣,總會在守舊信徒與現代派之間出現分裂。幸運的是,在盧加諾的會場上,也有片刻的團結:那是在湖畔揭幕修復後的中本聰雕像之時。盡管比特幣的諸派正在交戰,但毫無疑問,他們依然共同崇拜着同一位神。

BTC-0.17%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