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台灣央行穩定幣研報:與悠遊卡在性質上完全不同、不影響貨幣供給

台灣中央銀行在今日 (18 日) 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中公開了「美元穩定幣與新台幣穩定幣相關議題之說明」,該份報告除了明確回答了穩定幣對於貨幣供給、金融體系等的影響。也談到了傳統金融的迷思「穩定幣就是悠遊卡」,解釋其中不同。

穩定幣挑戰:難以兼顧資金效率及價格穩定

央行報告指出,穩定幣設計制度面臨的挑戰是難以同時兼顧價格穩定與資金使用效率,USDT、USDC 這樣足額資產儲備的穩定幣資金使用效率不高,TerraUSD 這種算法穩定幣則是難以維持穩定。

另一個問題就是市場信心度,穩定幣短短幾年已數度出現脫鉤甚至發行人倒閉之事件。Terra 破產事件,甚至加密友善的矽谷銀行 (SVB) 倒閉,導致 USDC 價值下跌,最低跌至 0.85-0.87 美元。

若台灣業者發行美元穩定幣,需同時受台灣及美國法案規範

天才法案也因應加密貨幣的發展,正式推出,明確建立支付型穩定幣的監管框架。央行報告中特別提到天才法案針對境外發行商的規範,天才法案規定非美國發行人發行之支付型穩定幣,需具備以下條件:

發行人所在國之監管制度,須經美國財政部認定與 GENIUS 法案相當。

向美國財政部通貨監理署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OCC) 登記。

發行人在美國金融機構須持有足額準備資產,以滿足美國用戶的流動性需求。

發行人所在國不得受到美國全面性制裁,或被列為洗錢高風險國家或地區名單。

這表示如果台灣業者想發行能在美國境內合法使用的穩定幣,將同時受台灣監管法規及美國 GENIUS 法案管轄。市場考量上,一般民眾可能將更偏好美國機構發行之美元穩定幣,台灣業者在發行美元穩定幣上不具優勢。

區塊鏈打破傳統多層中介商抽佣,直接衝擊 SWIFT 交易量

央行指出穩定幣對全球支付體系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衝擊 SWIFT 交易量,目前全球銀行間跨境支付清算,主要仍透過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 (SWIFT) 進行,其中美元為最主要之交易幣別。與傳統跨境支付系統相比,穩定幣可排除往來銀行、代理行及清算系統等繁複流程。

傳統跨境交易流程耗時 1~5 工作日,每筆手續費 0.2~50 美元。而除了比特幣主網、以太坊主網以外的新興公鏈,幾乎都是即時結算且單筆手續費不到 0.1 美元。以台灣轉帳到美國銀行為例,使用者先轉到台灣的銀行,再透過 SWIFT 與美國銀行進行結算,美國的銀行到帳後才到美國使用者手裡。

而透過區塊鏈與穩定幣,可以簡化金流、即時結算、節省中介機構抽走的手續費等,並且 24 小時全年無休進行。

央行報告打臉曲博,穩定幣發行對貨幣供給不變

先前台灣金融科技協會副理事溫宏駿表示穩定幣是銀行存款 (M1、M2) 的替代,因此發行穩定幣本身不會增加貨幣供給。網紅曲博則在台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的直播中表示 (3:25:47 開始),穩定幣的發行使一份美元變成三份。

曲博舉一個例子:發行商發行四兆美元的穩定幣 (視同現金),發行商會擁有四兆美元,再用來購買四兆的美債儲備。而美國政府拿到四兆現金,當然是拿去花掉。此時真實世界有四兆美元在流通,鏈上也有四兆美元的穩定幣流通。他更大膽揣測玩加密產業的人目標就是將買空賣空的加密貨幣倒貨給穩定幣持有人,這時四兆美元的加密貨幣也在鏈上流通。

他表示鏈上有四兆美元的加密貨幣流通、四兆的穩定幣流通,真實世界還有四兆美元的流通,如此一來一份美元變成了三份。

(他有補充實際上當然不可能全部加密貨幣都賣成穩定幣)

來源:中央銀行

不過央行的報告否定了曲博獨創的論定,報告明確指出資金仍於貨幣體系流通,廣義貨幣總計數 (M3) 不變。實際上用戶拿到的,是發行商的代幣負債 (穩定幣)。發行商持有的,是對美國財政部的債權(T-Bills)。整體社會只是一份資產對應一份負債,換了形態與持有人,沒有新增廣義貨幣。

部分銀行業者擔憂的活期存款 (M1、M2) 外流風險,央行引用研究指出,穩定幣使用與銀行存款流出間並無統計上顯著相關性。可能因穩定幣之準備資產仍留在金融體系(如現金回存銀行,國庫券存放於保管行),支持銀行放款業務。

穩定幣與悠遊卡有什麼差別?可作為交易媒介

央行指出本國將採取與歐盟作法,將穩定幣相關規範放在虛擬資產專法中,而非像美國設立穩定幣專法。穩定幣發行涉及向不特定大眾吸收資金,與現行電子支付之儲值款項係來自不特定大眾(用戶)所繳存資金之作法類似,且均作為支付用途。但與悠遊卡等電子支付最大不同是,穩定幣可在虛擬市場作為交易媒介。

還有另一個與現有穩定幣的準備資產類似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MMF) ,兩者投資組合相似,均以高品質、高流動性金融資產為主。但穩定幣為支付工具,MMF 為短期資金管理工具,這是最大不同。以 USDT 的準備資產為例,其中 76% 是美國國庫券、銀行存款等,4% 投資貨幣市場共同基金(MMF) ,其餘則是比特幣、貴金屬等。而貝萊德政府貨幣市場基金則是曝險於各式美國政府債券。

央行明確規範新台幣穩定幣之準備資產

而央行報告也明確規範為台幣穩定幣須比照現行電子支付的 100% 信託保障,準備資產的一部分須為提存於央行的準備金,其餘部分則可參照國外作法,用於存款或購買高品質、高流動性金融資產(如短天期債券或票券)。下圖比較了悠遊卡公司資產儲備、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及未來台幣穩定幣允許的資產儲備表:

來源:中央銀行 央行報告:新台幣穩定幣對國內支付體系、貨幣供給影響不大

至於新台幣穩定幣作為支付工具,對國內現行支付體系之影響。央行認為目前虛擬市場以新台幣計價之虛擬資產不多,因此台幣穩定幣需求並不大。且我國支付體系相當完整,已有信用卡、金融卡、銀行存款及電子支付等多元支付工具,,新台幣穩定幣作為支付工具對國內支付體系之影響應有限。

至於對國內貨幣供給與貨幣政策的影響,央行指出新台幣穩定幣之發行應僅造成市場資金重新分配,對台灣廣義貨幣總計數(M2)與銀行信用創造之影響不大。民眾購買新台幣穩定幣後,發行人將所收取之資金用以購買準備資產,資金仍在貨幣體系內流通,M2 大致保持不變。

新台幣穩定幣不對持有者生息,且新台幣非國際貨幣,大眾持有新台幣穩定幣的誘因較低,因此對國內銀行體系的信用創造影響有限。且台灣短期公債的流通量不大,可作為穩定幣之準備資產有限,加以購買短債之新台幣資金仍會回流銀行體系,因此不至於衝擊國內的信用創造過程。最後央行也預告了仍可透過調整政策利率及公開市場操作,調節整體新台幣流動性。

這篇文章 解析台灣央行穩定幣研報:與悠遊卡在性質上完全不同、不影響貨幣供給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USDC-0.01%
LUNA8.61%
ETH2.4%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