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Hyperliquid:每位員工創造 1 億美元收入
來源:insights4.vc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Hyperliquid 在過去一年中已成爲領先的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在業績和市場份額方面均超越競爭對手。自我們 2024 年 12 月的評估以來,其關鍵指標已成倍增長:
Hyperliquid 現已成爲鏈上交易速度和流動性的標杆。新的挑戰者,例如基於 Sei 的訂單簿去中心化交易所或混合模式,正在湧現,2025 年 11 月的首個主要代幣解鎖也備受關注,但 Hyperliquid 仍然保持着絕對領先地位。此外,Hyperliquid 的收入效率位居全球第一,團隊規模僅爲 12 人,人均收入達 1.024 億美元。相比之下,Tether 的收入效率爲 9300 萬美元;OnlyFans 的收入效率爲 3760 萬美元;Nvidia 的收入效率爲 360 萬美元;Apple 的收入效率爲 240 萬美元;Meta 的收入效率爲 220 萬美元。
###核心原則
與那些由風險投資驅動、實行鎖定分配和利於內部人士的代幣經濟機制的項目不同,Hyperliquid 將 $HYPE 總供應量的 70% 預留給了社區。沒有任何私募輪次會稀釋用戶權益,從而確保代幣分配的廣泛性和公平性。通過避開外部資本,Hyperliquid 將激勵機制與用戶羣體相結合,並鼓勵有機網路效應。
Hyperliquid Labs 團隊是 Hyperliquid 發展的核心貢獻者,由聯合創始人Jeff和iliensinc領導,他們都是哈佛大學的同學。團隊成員來自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等知名學府,擁有在 Airtable、Citadel、Hudson River Trading 和 Nuro 等領先公司工作的專業經驗。
該團隊最初於 2020 年專注於自營加密貨幣做市,但由於對現有平台效率低下(包括糟糕的市場設計、低劣的技術以及笨拙的用戶界面)感到不滿,於 2022 年轉向 DeFi。團隊利用其專業知識,旨在通過構建無縫、高效且用戶友好的產品,彌合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交易體驗之間的差距。
Hyperliquid 的快速崛起始於 2024 年 11 月 29 日的“創世”空投,此次空投分發了 10 億 HYPE 供應量的 31%,價值約 15 億美元。該代幣開盤價接近 4.8 美元,第一個小時內交易量就達到 1.65 億美元,到 12 月中旬,該交易所的日清算額已達數十億美元,存款額接近 10 億美元。與此同時,與 EVM 兼容、與核心訂單簿鏈共享狀態的 HyperEVM 也正式上線,爲未來的 DeFi 應用奠定了基礎。
2025年初,平台迎來了結構性增長。1月,鏈上援助基金開始使用交易費回購HYPE代幣,驗證節點從5個增至16個,亞洲市場營銷活動凸顯了平台亞秒級的執行速度。HyperEVM於2025年2月18日正式啓用,賦予Solidity合約與交易同等的快速最終性。3月,平台新增了驗證節點投票機制,總交易量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鯨魚用戶證明了九位數的倉位可以在鏈上管理。
4月和5月期間,月交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超過了Robinhood的股權流量,同時Builder Codes允許外部前端以一定費用分成的方式利用Hyperliquid的流動性。6月,HIP-3測試網開放了無需許可的市場創建,驗證器集達到了計劃的21個獨立節點。隨後,新幣種陸續上市,從包裝的BTC和ETH到模因幣(meme coins)以及SPX永續指數。
7月的走勢至關重要:月交易量創下3300億美元的紀錄,未平倉合約超過150億美元,Hyperliquid在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中的份額超過75%。媒體報道強調,僅11位核心貢獻者就創造了約11.7億美元的年化收入。8月,BitMEX創始人Arthur Hayes預測HYPE將擁有巨大的漲空間,日交易量達到120億美元,代幣價格創下近50美元的新高。隨着BitGo和Phantom增加托管和交易支持,機構信號也隨之而來。到2025年8月28日,援助基金已積累了近3000萬HYPE,質押參與率達到供應量的43%。目前,團隊專注於將HIP-3引入主網,進一步開源,並爲計劃於11月進行的首次大型團隊金庫解鎖做準備。
####架構和性能
Hyperliquid 運行在專門構建的 Layer 1 上,該 Layer 1 將高速訂單簿區塊鏈 HyperCore 與嵌入式 EVM 運行時 HyperEVM 融合在一起。HyperCore 採用類似 tendermint 的共識機制,輪流輪換 21 位質押量最高的驗證者,處理鏈上所有交易、資金支付和清算。區塊關閉時間約爲一秒,交易確認時間約爲十分之二秒,匹配引擎已通過每秒超過二十萬筆訂單的負載測試。用戶無需支付 Gas 費用;費用基於交易量,並用於支付驗證者獎勵和鏈上回購金庫。
由於每個市場的訂單簿在內存中跨驗證器進行分片,因此吞吐量餘量仍然很大,即使在最繁忙的一天(約 30 億美元交易量),也僅佔用一小部分 CPU 容量。使用額外的匹配引擎進行水平擴展是可行的,但目前還不需要。三分之二的驗證器籤名後即可立即確定,從而提供類似中心化交易所的執行,且不存在鏈重組的風險。確定性的價格時間優先級和單一全局訂單簿最大限度地降低了 MEV;目前尚未發現任何漏洞。
風險管理採用鏈上和跨保證金模式。每個區塊都會根據預言機價格檢查倉位,任何願意承擔風險的人都可以進行清算。一個由協議運行的小型清算池負責支持整個清算過程。預言機將內部交易加權價格與 Chainlink 或 Pyth 等外部數據相結合,無需許可的市場部署者必須提交 100 萬 HYPE 保證金,如果數據錯誤,可能會被罰沒。
HyperEVM 位於每個 HyperCore 區塊內,共享相同的驗證器和狀態,因此智能合約可以與訂單簿通信,避免跨鏈延遲。Gas 使用 HYPE 支付,區塊 Gas 限制較爲保守,吞吐量堪比快速側鏈,輕鬆處理典型的 DeFi 工作負載。資產通過 HyBridge 接入網路,該橋經過多次審計後依然保持零漏洞。委托的“會話密鑰”使交易者無需固定錢包籤名即可下單,從而支持高頻策略。
網路彈性非常穩定,從未出現過中斷,並且最多可容忍三分之一的驗證者故障。自上線以來,驗證者數量已從 5 個基礎節點擴展到 21 個獨立運營者,約 43% 的 HYPE 已被質押。治理仍然以驗證者爲中心,匹配引擎的代碼部分封閉,並承諾在進一步的實戰測試完成後全面開源。
####HYPE代幣經濟學
供應和當前浮動
解鎖時間表
質押和交易者效用
與許多 L1 代幣不同,HYPE 最初並未爲持有者提供質押收益,因爲首批驗證者是由基金會運營的。2025 年 1 月,隨着驗證者數量的增加,HYPE 的質押獎勵成爲一項重要因素:驗證者從交易費中賺取一定比例的獎勵,並將其與委托人分享。Hyperliquid 將固定比例的協議費用分配給質押者/驗證者(具體比例尚未正式公布,但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因爲大部分費用都用於回購)。驗證者通過向委托人提供高額佣金來競爭。截至 2025 年 8 月,**質押收益尚未公開披露,**但據推測相對較低(因爲 10 億美元以上的費用主要用於回購,而非派發)。質押的更大動機是治理權和 HYPE 的升值前景。
費用、回購、銷毀
展望與風險
####流動性即服務:“流動性的AWS”概念
AWS 通過抽象裸機服務器,使開發人員能夠專注於業務邏輯而非基礎設施,從而徹底改變了計算方式。Hyperliquid 將類似的邏輯應用於流動性。基於 Hyperliquid 構建的開發人員無需重新構建訂單簿邏輯、流動性激勵機制或復雜的後端系統。相反,他們可以在協議層面訪問現成的流動性池和訂單匹配基礎設施。
構建器代碼是一項關鍵創新。它使第三方開發者、區域交易所和專用前端能夠直接與 Hyperliquid 的訂單簿集成。每個構建器都可以定義自己的費用結構和用戶界面,而無需對用戶資金進行托管控制。這種模式大大降低了進入門檻,使數千家交易所蓬勃發展——每家交易所都針對特定的用戶羣體、地域或交易策略進行定制,但都充分利用了 Hyperliquid 的深度流動性。
EVM 兼容性確保借貸協議、穩定幣、收益聚合器和保險產品能夠與 Hyperliquid 的流動性引擎互操作。這種可組合性創造了一個“金融樂高”環境,自動對沖、跨保證金和收益優化等高級策略將自然而然地湧現。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可能會催生出一類新的 DeFi 原語,它們的核心是流動性強的實時市場。
####增長與分布
Hyperliquid 的擴張依賴於幾個適時的計劃:
除了這些激勵措施外,社區主導的交易競賽、研究報告以及Arthur Hayes等知名人士的推薦也幫助其贏得了量化基金和自營商的青睞。中國、韓國和土耳其等地區的中心化交易所也進一步增強了這一效應,尤其是在這些鏈上交易所面臨的監管壓力比離岸中心化交易所更小的地方。
用戶羣和行爲
交易量的增長速度快於用戶數量的增長速度,這意味着現有專業用戶的留存率很高,使用率也會更高。目前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將大量被動散戶轉化爲活躍交易者,同時又不削弱平台的專業優勢。
Hyperliquid 通過獎勵早期風險承擔者、將用戶獲取外包給推薦人和建設者,以及通過專家評論而非華麗的營銷手段保持曝光度,迅速實現了擴張。爲了開啓下一輪增長,它需要更簡潔的體驗或活動,以吸引其龐大的被動用戶進行真實交易。
####競爭格局
2025 年的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市場競爭激烈,但 Hyperliquid 在交易量和市場份額方面依然遙遙領先。不過,將其與 DeFi 和 CeFi 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進行比較仍然頗具啓發意義。
Hyperliquid 在鏈上指標上領先(交易量約爲最接近的鏈上競爭對手 Drift 的 5 倍,約爲 dYdX 的 4 倍)。其流動性(價差/深度)在 DEX 中最佳,這得益於其基於定制鏈且具備強大的做市商 (MM) 支持。只有幣安和 OKX 擁有更高的原始流動性,但 Hyperliquid 正在縮小與頂級資產的差距。在最終確定性方面,Hyperliquid 和 Solana(Drift)是鏈上速度最快的;其他類似基於 Arbitrum 的 DEX 則略有延遲。
**去中心化:**GMX 和 Vertex 依賴於 Arbitrum(它擁有核心元素),dYdX 擁有一條獨立的區塊鏈(大約有 16 個驗證者——與 HL 的早期階段有些相似)。Hyperliquid 擁有 21 個驗證者,與一些中型 POS 區塊鏈相當(例如,Tron 有 27 個 SR)。它的去中心化程度目前還不如以太坊或 Solana,但可能比 Drift(它繼承了 Solana 的龐大驗證者集合)以外的任何競爭對手都要高。
**代幣消耗/價值:**Hyperliquid 獨具特色地擁有直接收入回購機制,這有利於 HYPE。dYdX 的代幣僅用於治理,且發行量較高(他們終止了獎勵機制,但沒有銷毀手續費——手續費將進入社區金庫,目前不會重新分配)。GMX 擁有強大的代幣模型(GMX 質押者獲得 ETH 的實際收益),這使得 GMX 在交易量下降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受歡迎。但 GMX 的增長相對於 HL 而言停滯不前,因爲 GLP 收益率下降(由於交易者虧損放緩,GLP 年利率現在約爲 10%,而之前爲 20% 以上)。HL 的 HLP 收益率歷史上約爲 100%(並未直接分配給 HYPE 持有者,但可以通過持有 HLP 來模擬)。
**新進入者(如 GTE):**GTE 是 MegaETH 上的一個全新鏈上交易平台,捆綁了啓動平台、自動做市商 (AMM)、中心化限價訂單簿和價格聚合器,與 Hyperliquid 的“永續合約優先”模式形成直接競爭。GTE 宣稱其性能堪比中心化交易所 (CEX),且完全非托管執行,每秒處理 10 萬筆訂單,延遲約 1 毫秒,並通過平台掃描將訂單路由至最優價格。2025 年 6 月,GTE 完成了 15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由 Paradigm 領投,並獲得了頂級做市商和基金的支持,目前已在測試網上線。從戰略上講,GTE 的競爭優勢在於擁有從上線到現貨再到槓杆的完整代幣生命週期,而 Hyperliquid 則專注於高性能永續合約,並擁有成熟的流動性護城河。
**集中式與分散式:**需要重點強調的幾個比較:
**交易量:**Hyperliquid 的日交易量約爲 100 億美元(8 月平均值),而幣安約爲 800 億美元。HL 約佔幣安期貨交易量的 12%。考慮到幣安多年的領先優勢和更廣泛的資產供應,這一數字非常可觀。HL 的趨勢是上升的,因此其份額可能會繼續增長。如果加密貨幣市場進入強勁牛市,幣安的日交易量可能會達到 2000 億美元,而 HL 的日交易量可能會經常達到 300 億美元(正如 Coindesk 所說,有時“可以與最大的中心化交易所相媲美”)。
**用戶:**Hyperliquid 的用戶數量(幾十萬)與幣安約 1.5 億的註冊用戶相比相形見絀。但 DeFi 有時候更看重交易量的質量而非用戶數量——Hyperliquid 上的少數量化公司就能產生相當於幣安數百萬散戶的交易量。但對於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來說,擴大用戶羣仍然是關鍵(尤其是在去中心化方面——成千上萬的小型交易者意味着更低的交易量集中風險)。
**功能集:**許多 CEX 功能(止損、止盈、高級訂單類型)已在 Hyperliquid 中實現。它還提供一鍵交易。相比之下,dYdX 和其他平台的訂單類型一直以來都比較有限(dYdX v4 版本對其進行了改進,但 HL 從第一天起就領先於其他平台,例如提供括號訂單)。GMX 仍然缺乏高級訂單(除了作爲單獨觸發條件的基本止損)。這種與 CEX 相同的復雜功能是量化交易者樂於遷移到 HL 的另一個原因。
競爭護城河和風險:
**Hyperliquid 的護城河:**流動性 + 性能 + 如今在 DeFi 領域的品牌認知度。此外,作爲自有鏈,如果競爭對手想要復制它,他們要麼需要啓動一條類似的鏈(由於 HL 已經建立,現在很難引導流動性),要麼嘗試在 L2 上進行復制(但性能會受到影響)。
**然而,來自 CeFi 的競爭:**幣安並未停滯不前。它已經推出了一些類似 DeFi 的項目,但在實際操作方面並未取得顯著進展。如果幣安感到威脅,它可能會上線 HYPE 代幣,並通過提供交叉上幣服務來吸納 HL 的流動性(這只是猜測)。或者更有可能的是,幣安可能會進一步降低費用或開展促銷活動,以留住平台上的交易者。
**來自其他 DeFi 原生態的競爭:**另一個競爭類別是協議控制的永續合約(例如,Perennial 提供了一種不同的設計,它使用長壽命池而非訂單簿,旨在降低滑點)。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哪個 DeFi 原生態在交易量上能夠挑戰 HL。但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想法,例如“RFQ 式永續合約”或“通過 L3 進行純鏈上高頻交易”。
**dYdX vs Hyperliquid:**dYdX 在概念上最接近(定制鏈訂單簿永續合約)。但在交易量和技術方面,dYdX 略遜一籌(dYdX 鏈基於 Cosmos 系統,區塊生成時間爲 2 秒,最終確定性較慢,而且其代幣經濟學(對質押者進行高通脹)被認爲較弱)。然而,dYdX 擁有強大的品牌和監管信譽(他們從第一天起就對美國進行了地理圍欄,這可能會使其在合規性方面獲得更高的回報)。如果 dYdX 能夠重振旗鼓(例如調整代幣價值累積機制,或添加現貨交易等功能,或在多家供應商平台上運營),它或許能夠重新奪回市場份額。但就目前而言,dYdX 的市場份額已從 2024 年初的約 60% 暴跌至不到 20%,而 Hyperliquid 則佔據了 75% 以上的份額——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中心化金融 (CeFi) 打擊/監管套利:**如果中心化交易所 (CEX) 受到監管限制(例如要求 KYC 或槓杆限制),交易者可能會更多地轉向像 HL 這樣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尋求自由。由於美國和歐盟的衍生品限制,這種情況已經部分發生。這種宏觀順風有利於 HL。相反,如果監管機構專門針對 DeFi 違規者,那麼作爲最大的違規者,HL 將成爲首要目標(參見下一節)。
總而言之,Hyperliquid 目前在所有關鍵指標上都超越了其 DeFi 競爭對手,並正在蠶食中心化老牌企業。列出的競爭對手(dYdX、GMX 等)各有其獨特的優勢(例如 GMX 的社區和代幣收益率,以及 dYdX 的現有用戶羣),但沒有一家能與 Hyperliquid 的速度、流動性和積極的代幣回購相結合。除非出現新的範式(例如,如果可行的話,在以太坊 Layer-2 上實現真正的鏈上訂單簿),否則競爭格局很可能最終使 Hyperliquid 成爲領導者,dYdX 和其他一些平台將處於遙遠的第二梯隊。Hyperliquid 的任務是保持這一領先地位——這意味着持續進行技術優化,讓做市商滿意,並安全地應對監管,以便用戶有信心繼續使用它。
###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