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創立初期,曾被視為只是大學年鑑數位化,缺乏明確商業潛力。年長者多認為這只是年輕人的玩物,未曾預見它能成功將全球用戶注意力變現。Twitter 同樣經歷過質疑——最初被戲稱為「曬午餐」的平台,卻逐步演變為全球政治與媒體的核心樞紐。Roblox 起初只被當作兒童遊戲,如今已是虛擬經濟及用戶創世界的試驗場。事實屢次證明,許多平台從新奇走向成為全球文化基礎設施並帶來巨額財富增長,已成行業常態。
Pump.fun 正處於類似的轉捩點。團隊積極投入直播,許多人認為不正經甚至荒謬,Pump 也常被定義為「meme 幣中的非主流產品」,被認為注定短暫。但這種簡化的否定忽略了 Pump 的韌性,及其屢次在短短數週超越同業的記錄。Pump 正在為高度線上的新世代鋪設網路經濟基礎。在這裡,文化與投機緊密融合。直播功能再次成為產品核心,Pump 的目標是打造一個觀眾能直接參與財務互動的娛樂平台。
直播經濟揭示既有模式的瓶頸,也為新入局者挑戰 Twitch、Kick 等平台創造機會。Twitch 隸屬 Amazon,每筆訂閱抽成 50%。中型主播約有 1000 名同時線上觀眾,月收入僅 600 美元(含訂閱、廣告、打賞)。Kick 由博彩平台 Stake 支持,分潤模式為 95%/5%,但高分潤仰賴補貼。主播參加 Kick 激勵計劃,即使觀眾數不變,月收入卻可超過 6000 美元,約為 Twitch 的 10 倍。然而此模式本質上依賴 Stake 補貼,結算機制未臻完善。現有直播分潤機制的經濟性存疑。
下圖展示主流平台與主播的分潤模式
Pump 創新的激勵機制正面化解這些矛盾,給內容創作者提供提前變現的途徑。主播發行代幣後,不必依賴訂閱或廣告,能直接藉由表演創造需求。直播激發投機,投機帶來手續費收入,創作者可選擇回購;回購產生新話題,話題再反哺直播。對新世代創新型主播而言,這是重要的差異化優勢。收入不再只由觀眾數決定,而是取決於觀眾願否為所消費內容參與金融互動。
這不只是創作者激勵的微調,更是 Pump 對線上表演機制的重塑。年收入 1,000 萬美元的創作者,只需投入其中一小部分回購代幣,綁定其形象的幣種就能持續吸引投資需求。社群也從被動轉為主動,選擇財務與情感的雙重投入。
年輕世代越來越多地透過新媒體獲得資訊。理解他們的內容消費習慣後,可以預見他們會購買心儀主播的代幣(即使不是立即,只要有條件或認知需求也會參與)。在這新激勵框架下,頂級創作者代幣的估值或將超越科技公司。投資者和交易者買的不僅是現金流,更是文化、身份與社群參與的入場券。
上述場景並非假設。今年稍早,美國總統 Donald Trump 在選舉勝出並推出 $TRUMP 代幣後,給予前 220 名持幣者晚宴資格,前 25 名還獲得白宮 VIP 專屬導覽及私人接待。這些持幣者合計投入約 1.5 億美元。消息公佈後,該代幣漲幅超過 50%。這雖看似奇特,實則已然成真,充份證明代幣持有能同時帶來金融回報與實質社交資源。Pump 將流媒體代幣推向文化主流的願景,已在頂尖明星與政界初步實現。
許多評論者忽略了 Pump 正在以體能職業化推動體育、以數位技能職業化推動電競的方式,讓金融盛宴進入職業化時代。在高度金融化的年代,交易和藝術互為映照。暴跌不是失敗而是高潮,踩雷也是反英雄故事的儀式之一。風險與損失不再是系統漏洞,而是能被包裝成文化內容和集體話題。
代幣不會止步於投機工具,未來還會蛻變為治理、商業和社群的新型忠誠工具。如同 TikTok 將購物嵌入娛樂,Pump 也會把投機元素融入盛宴。金融參與與文化參與的界線將逐漸消融。觀眾不再只是旁觀者,而是賽場邊的積極參與者。觀看進化為自有微型經濟體:組織資金池、推動回購、管理集體資產,兼具理性與冒險。
人類一直以表演傳遞價值。羅馬時代有角鬥士,工業時代有運動員,數位時代有玩家,金融時代則讓交易員登上更高舞台。新競技場裡,觀眾和參與者不再分隔。看見交易員即是一鍵參與交易。高光時刻不限於灌籃或奧斯卡,實時價格走勢圖、清算瀑布或話題性的回購同樣是新型表演。金融不再旁觀,而是並駕齊驅。
荒謬和庸俗本是主觀判斷。只要存在夠久,一切都可能被接受。歷史證明,微不足道的新事物常蘊藏變革契機。社群網路曾被視為玩具,如今已是文化基礎建設。網路交友曾受嘲諷,如今卻成生活習慣。部分人認為創作者代幣只是噪音,質疑者也總會困惑自己為何沒早一步洞察其價值。
Pump 不只是讓直播帶有投機色彩,更有潛力重塑創作者、觀眾與資本的連結,形成自我循環、可擴展的新系統。內容激發需求,需求促進回購,回購形成文化,文化又孕育內容,循環不息,飛輪效應已然啟動。
金錢本身已是文化。Pump 首度公開承認並積極推動這一進程。未來十年最重要的高光時刻,將是一張價格走勢圖。
許多人傾向把 Pump 直播視為曇花一現或一時風潮,也容易斷言其難以持續。但只要看看 Pump 的營收、品類分布和日活觀眾等數據,就很難否認其值得關注。若你讀到此處仍有疑慮,不妨暫時放下懷疑,重新思考幾年後的世界。加密圈對極度金融化議題討論不斷,讓人深信其必然到來。
這就是極度金融化的現實。隨著上週末爆發,行業觀念已然翻轉。很難想像主播還會依賴 Twitch、Kick 等平台發佈內容。更可能的是,新一代創業者結合直播和創作者代幣,打造文化與金融雙引擎。我們已身處加速資本主義,娛樂和投資並肩而行。
觀眾與利益相關者的界線已趨模糊。短短一週內,原本看似荒誕的模式已創下驚人數據,未來將愈趨明顯。Pump 雖非直播首創者,卻把直播推向巔峰。團隊的直播布局有望讓 Pump 成為文化焦點。
讀者可持不同看法,無需強制參與。但 Pump 正在展示不可逆轉的未來。不要因暫時的不適而忽略行業變革的速度。產業變革總是超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