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 Onchain Thursday 第 54.0 期,我將深入介紹我自主設計的三項評估系統,協助大家判斷某個預測市場是否值得投入時間。
我們將有系統地分析三個必須密切關注的關鍵要素。
現在正式開始。
如果你是剛入門預測市場,預測市場本質上是一種交易平台,參與者可以對未來事件的結果進行下注。這種模式在加密貨幣及金融領域日益受到重視。
然而,並非所有預測市場都同等有價值。判斷某個平台是否值得投入時間或資金,主要需綜合考量以下三大核心面向:
這三大要素是判斷預測市場是否能夠實現精準預測、維持充沛流動性以及提供可信交易體驗的關鍵。本篇將依序說明。
市場設計主要評估預測市場的架構及運作方式,包括交易撮合機制、合約規範、結算流程。一套優質設計,必須能有效激勵各方、維持市場高效運作:
不同預測市場採用不同撮合機制。例如 @Polymarket“”>@Polymarket、 @Kalshi“”>@Kalshi 採用委託簿模型,@ZeitgeistPM“”>@ZeitgeistPM 等則採用自動做市商(AMM)演算法,如 LMSR。
模型簡述如下:
高品質預測市場必須有清楚合約文本及明確結算標準。實際運作上,合約多屬二元選擇權(是/否型,事件發生結算 1 美元),也可能為多結果或標量型,依浮動數值決定結算。
請特別注意:下注標的必須明確且具查證性。研究發現,「問題定義清楚且結算標準明確」是高效預測市場的重要基礎。
若市場所設定的問題過於模糊或結果偏主觀,投資人難以信任結算的公正性。
完善的機制必須保障結果判定的公信力。傳統預測市場通常仰賴平台或第三方裁決、分發獎金;加密領域則可利用鏈上預言機(可信資料來源)自動回傳現實世界結果至智能合約,實現自動化結算。
若你對鏈上預言機尚不熟悉,請參考:https://x.com/marvellousdefi_/status/1812810604454789141
例如 @Polymarket“”>@Polymarket 就是依託 @UMAprotocol“”>@UMAprotocol 提供現實數據(如選舉結果)進行結算。
健全的結算機制可有效防止爭議和操控,並維護市場健康。評估平台時應關注:
高額手續費或低效率系統都會直接影響平台吸引力。
例如 2018 年以太坊去中心化項目 Augur,雖為業界先驅,但因 gas 費高昂、流動性不足以及用戶體驗不佳,始終難以打入主流市場。
因此,應留意產品部署的公鏈。例如 @GroovyMarket_“”>@GroovyMarket_ 部署於 @SeiNetwork“”>@SeiNetwork,@Polymarket“”>@Polymarket 於 @0xPolygon“”>@0xPolygon,@triadfi“”>@triadfi 於 @solana“”>@solana,以及其他平台。
這些平台共同特色是底層公鏈交易費用低、撮合效率高。
此外,簡潔、易用的介面更能提升用戶體驗。例如 Polymarket 建構於 Polygon(以太坊側鏈),全程以穩定幣 USD 結算,交易快捷穩定且無加密幣價格波動風險,平台不收交易費,加速降低參與門檻。這種設計遠超早期產品。
還應留意平台收費項目(如市場創建、交易、儲值/提領、分潤等各項費用)。
綜上,理想的預測市場應具備結構清晰、公正且高效的運作體系:充足流動性的撮合機制、透明規則以及可靠結算方式。
若設計有缺陷(如交易效率低落、規則不明或結算機制不被信任),平台將難以持續發展。
我一直認為,優秀市場設計必須具備堅實經濟基礎。關鍵經濟因素決定預測市場能否有效整合資訊並合理回饋參與者。以下逐一說明:
流動性代表市場中活躍交易和資金充足,讓交易者能以合理價格自由買賣,不會產生嚴重滑點(價格滑點)。
長期而言,充沛流動性始終是判斷市場優劣的重要指標。
研究證實,預測市場表現高度仰賴「流動性充足」與參與群體龐大。若交易人數稀少,價格易受操控、長期停滯,難以準確反映真實機率,因此必須維持合理平衡。
應首選成交量高或設有流動池的平台。例如 Polymarket 已成為全球最大去中心化預測市場,2024 年佔據超過 94% 的總成交額,全年下注金額逾 84 億美元,今年也出現了不少新競爭者。
如此大量流動性(尤其在美國大選等重大事件時)讓賠率具備強勁市場深度,並有效降低單一參與者操縱價格風險。
預測市場本質,是透過市場價格揭示群眾對事件機率的集體判斷。只要機制合理且資金充足,市場價格就能作為高度精準的預測工具。
事實上,良好運作的預測市場屢次勝過專家或民調。重要案例包括:
這些案例均證明預測市場的有效性。
但若市場活躍度不夠或被非理性資金主導,價格將失真、預測準確度下滑。
因此,應特別評估:
尤其 2024 年美國大選期間,Polymarket 的賠率備受關注,預測甚至超越傳統民調,吸引如 Elon Musk 等業界名人注意,值得重點考慮。
市場經濟設計還須涵蓋交易者的利益及參與成本。低費率或零手續費尤其重要,高費用會降低交易及套利誘因,並影響市場精準度。
如 Polymarket 不收手續費,其他平台則可能透過代幣或獎金補貼活躍者。有些平台更設有預言家獎勵或聲望制度,激勵專業資訊源參與。
健全的經濟結構會推動修正錯誤賠率、促使市場主動糾正偏誤。例如出現非理性下注時,其他參與者會反向下注拉回價格。反之,規模太小仍可能遭資金量大者短期操縱價格,因此「規模」始終是關鍵。
另一方面,還需考量風險管理,不只包括下注風險,也涵蓋對手方及監管風險。加密型預測市場尤其須重視智能合約安全(資金由程式保管)。
而集中式平台則需留意營運方的償付能力及誠信。
合規政策同時會造成額外成本。例如 Polymarket 因未取得牌照,遭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處以 140 萬美元罰款,並禁止美國地區訪問。
此期間美國用戶受到限制,部分市場流動性也受影響。同理,法國、新加坡、泰國等國也於 2024 年底禁止訪問 Polymarket。這類事件直接影響平台經濟性(用戶數減少或合規成本升高)。
總之,「值得參與」的預測市場應具備穩定合規的法令基礎或應變方案,否則用戶可能面臨平台突停或無法提領資金風險。
理論上,合格預測市場的經濟機制必須保障充足資金與順暢交易。頂尖平台要有活躍用戶、低交易成本與有助精準預測的激勵安排。
此外,我非常重視用戶面向,強調市場必須有人性基礎 —— 預測市場成效終究仰賴活躍用戶與社群建設。
重點評估如下幾點:
用戶規模決定市場績效,用戶愈多,市場效能就愈高。大規模用戶基礎代表豐沛資訊及多元觀點匯集。
平台只要擁有數千位真實活躍用戶,就遠勝於人數稀少的平台。資訊多元與參與者多元性,是提升預測市場準確度的關鍵力量。
以 Augur 為例,雖完全去中心化,因早期缺乏活躍用戶,預測效果有限。
舉例來說,Polymarket 憑藉熱門話題(選舉、體育、幣圈)不需 KYC、介面簡易,迅速吸引大量用戶,強化「群體智慧」效能。
即使用戶具備加密業界背景,平台易用性仍不可忽視。操作流程太複雜或錢包設置費時,將使潛在用戶望而卻步。
請檢視新平台是否重視簡化操作、介面清晰、資訊明瞭,這都能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否則易導致用戶流失。
因此,務必檢查平台的上手難度:
涉及真實資產,信任是所有前提。信賴來源可以是透明機制(開源、合約審核、知名背書),也可能是過往良好營運紀錄。
應檢視平台是否存在負面紀錄(如拒付等)。去中心化的 Polymarket 具備「去信任化」特色,不須集中資金管理;Kalshi 則於 2024 年獲美國 CFTC 正式許可,成為美國首間選舉合約合規平台並贏得訴訟。這類監管背書大幅提升平台聲譽。
反之,未合規或完全去中心化、缺乏審計的平台需格外留意。
用戶參與動機多元,可能是興趣下注、套利、機構避險等。如果平台聚集高水平專家(學者、業界人士),預測價值也相應提升。
平台社群氛圍也會影響用戶選擇,是偏娛樂或專業型?建議檢視:
「多元且活躍的資訊貢獻者」是預測市場成功率的關鍵。
積極健康的社群有利於市場長期發展,反之管理不善則易衍生低質或惡搞內容。
綜合來看,用戶要素在於參與規模與質量。活躍、龐大且高度信賴的用戶群更值得青睞。
相反,基礎薄弱或社群風氣不佳的平台,即使技術領先,也需審慎評估。本質上,預測市場依賴「群體眾包」,失去「群體」就失去核心價值。
結語:
評估預測市場,務必緊扣三大原則:機制設計、經濟可行性、用戶要素。
這樣的市場才能帶來賺錢機會、實現高精度預測。
本期專欄到此結束,感謝閱讀,敬請期待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