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專訪中,Aster 執行長 Leonard 詳細說明了項目從永續合約 DEX 發展為多鏈交易平台的演進歷程。Aster 最初以 BNB Chain 上的永續合約產品起步,後來逐步擴展至 Arbitrum、OP、Linea、Solana 等多條鏈。如今,Aster 積極推動「多鏈綜合交易平台」的發展,目標是整合交易、借貸、收益、質押等多元功能。
Leonard 指出,外界普遍認為 Aster 屬於 Binance 生態圈,但團隊已跳脫生態圈,目標是打造「鏈上版 Binance」——即將 CEX 的主要產品體驗搬移至區塊鏈上。
Leonard 表示:「我們期望在一年內仿造 CEX 上 80% 的產品體驗,並以全鏈上方式重新構建。」這裡所謂「仿造」並非單純仿製,而是在鏈上重現 CEX 主流交易、資產管理、槓桿交易、借貸、質押、積分體系、自動做市機制等核心功能模組。
具體策略可能包含:
事實上,Aster 近期已宣布使用 ASTER 支付永續合約手續費可享 5% 折扣,擴大代幣應用場景。團隊同時規劃代幣回購機制,以鞏固市場信心並調節流通量。
將 CEX 產品移至鏈上,最大挑戰是「去中心化」與「效率/用戶體驗」之間的平衡。
這些挑戰考驗團隊的技術能力,也要求對產品設計、經濟模型及風險管理有全方位掌握。
Leonard 在本次訪談中也回應了 Aster 代幣分布與持倉集中議題。他說,約 96% ASTER 看似集中於少數帳戶,但其中約 80% 處於鎖倉狀態,空投帳戶約占總量 40%,部分「大戶地址」實為用戶存放在平台的現貨存款帳戶。他強調,私募方並無套現意圖,其持有 Token 主要是團隊分配額度中的少部分。
近期 Aster 價格亦大幅波動(跌幅超過 20%),分析師認為可能受產品質疑、投資者撤出及 Hyperliquid 競爭壓力影響。此情況下,代幣回購、手續費折扣及用戶增長成為維穩信心的關鍵。Leonard 表示,數週內將公布代幣回購方案。
Leonard 多次強調,他把 CEX 視為 Aster 最大競爭者,目標是「最終超越 Binance」。他認為,DEX 未來有機會取代 CEX:只要鏈上基礎設施更成熟、效能提升、用戶體驗優化,DEX 在透明度、自主管理及安全性等層面有機會超越 CEX。
然而,要真正「超越 Binance」並不容易,無論在市占率、資金規模、流動性、用戶基礎、合規牌照等面向,CEX 仍有明顯優勢。Aster 必須持續在技術、社群和生態建設上深耕。Aster 的願景值得關注:若能在一年內成功仿造 CEX 核心功能,並於未來幾年建立穩健生態與用戶信任,「鏈上版 Binance」將不再只是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