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1

IOTA基础知识

模块概述:本模块旨在带领我们深入了解IOTA的核心特性。首先,我们将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入手,这一技术是理解IOTA所处环境的基石。紧接着,我们将重点探讨IOTA在物联网(IoT)中的独特应用及其与其他区块链技术的显著区别。此外,我们也会梳理IOTA的发展脉络,涵盖其起源、旨在解决的IoT领域挑战,以及迄今为止的进展情况。

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介绍

分布式账本技术(DLT)是一种记录资产交易的数字系统,其特点是交易信息并非存储在一个地点,而是同时分布在多处。这与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库截然不同,因为DLT没有一个集中的数据存储或管理中心。正是这种技术构成了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基石,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通过使用加密签名和共识机制,DLT保证了交易记录的安全、按顺序且不可篡改。这种存储数据的方法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去中心化的特性意味着不再需要中心机构的存在,这不仅减少了失败的可能性,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一种形式,其数据按照块状结构进行组织,并顺序相连。每个数据块内包含许多交易记录,当一个数据块填充完毕后,它就被封闭并与前一个块链接起来,形成一连串的链条。这种结构是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的核心。

DLT(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应用范围远超区块链。例如,有向无环图(DAG)便是DLT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传统的线性区块链不同,DAG通过图形结构连接交易,这种结构在可扩展性和处理速度方面可能比传统区块链更具优势。

以IOTA的Tangle技术为例,它基于DAG构建,旨在解决标准区块链技术在扩展性和交易费用方面遇到的问题。在Tangle网络里,每笔交易都会确认前两笔交易,这不仅提升了交易处理的速度,而且还使系统能够在不需支付直接交易费用的情况下达到扩展性。

DLT技术的推出预示着各行各业的革命性变革,它提供了一种安全、透明且高效的手段来记录交易和管理数字资产。特别是对IOTA而言,DLT技术的支持对其在物联网(IoT)领域的应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IOTA与物联网(IoT)的融合

IOTA是为物联网(IoT)量身定制的技术,物联网是一个由相互连接、能够交流和共享数据的设备组成的日益扩大的网络。这个网络不仅包括简易的传感器和智能家用设备,还涵盖自动驾驶汽车和复杂的工业仪器等。

物联网生态面临的一大挑战是,设备间的频繁通讯会产生海量的微型交易。面对这些庞大的交易量,传统区块链技术因其固有的手续费和扩展性问题显得力不从心。

IOTA引入的Tangle技术,为此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它通过支持无手续费和可扩展的交易,特别适应于物联网环境下设备之间需要频繁且高效地传输少量数据或资金的需求。

得益于Tangle独特的结构,物联网内的设备可以直接进行交易,无需依赖矿工或任何中央管理机构,这种去中心化的方式显著减少了交易瓶颈和系统故障的风险,大幅提升了网络的整体稳定性。

通过融合IOTA技术,物联网设备不仅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交易和数据共享,还能够推动新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这包括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实现设备间的自主交易,以及更流畅地将物理世界的设备融入到数字生态中。

IOTA 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

IOTA 于 2015 年诞生,是由 David Sønstebø、Sergey Ivancheglo、Dominik Schiener 和 Serguei Popov 四位创始人共同启动的项目。该项目致力于解决传统区块链技术中存在的扩展性差和交易费用高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新兴的物联网(IoT)行业。

位于德国的 IOTA 基金会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承担着推进 IOTA 技术发展和促进其在不同行业应用的重任。基金会的设立目的在于支持 IOTA 技术的进步,并推动其广泛采用。

IOTA 最初的启动资金来源于一场公开的众筹活动,共筹集到大约 1300 BTC。这些资金被用于开发 Tangle 技术和扩大 IOTA 的生态系统。众筹活动期间产生了所有的 IOTA 代币,并且一致认为未来不会再增发新的代币。

然而,到了 2023 年 10 月,IOTA 的代币经济模型经历了重大调整。因为 Stardust 升级的实施,总代币供应量异常增加了约 40%,这一变化标志着其原有代币供应模式的结束。

IOTA采用的Tangle技术,彻底打破了传统区块链的模式。其基于DAG(有向无环图)的结构设计,使得交易能够同时进行处理,这意味着随着更多参与者的加入,系统处理能力和交易速度将同步提升。

2017年,IOTA凭借其在物联网(IoT)领域潜力的探索,宣布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合作伙伴关系旨在通过IOTA的技术测试和开拓新的物联网应用及商业模式。

不过,IOTA也遇到了一系列挑战,包括技术上的漏洞以及围绕其中心化的协调节点(Coordinator)所引发的争议。这个节点最初被认为是确保网络安全所必需的,但也引起了关于IOTA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的广泛讨论。

面对这些挑战,IOTA基金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升级措施,其中包括Chrysalis更新和Coordicide计划。Chrysalis更新致力于加强网络的安全、扩展性和用户体验,而Coordicide计划的目标则是去除协调节点,实现网络的完全去中心化。这些进步是IOTA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体现了其成为物联网基础技术的坚定决心。

亮点

  • IOTA基于一种创新的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不同于传统的区块链架构,它引入了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DAG)的特殊结构,名为Tangle。
  • 针对物联网(IoT)场景设计的IOTA,其交易无需手续费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非常适合处理物联网设备间频繁的微交易。
  • 借助Tangle技术,物联网设备能够直接进行交易,无需依赖矿工或中央管理机构,这不仅提升了交易效率,也降低了系统故障的风险。
  • 自2015年成立以来,IOTA致力于克服区块链技术在处理速度和交易成本方面的限制,专注于快速发展的物联网行业。
  • IOTA不断进化,推出了旨在提升网络性能的Chrysalis更新,并通过Coordicide项目努力实现去除中心协调节点,朝着完全去中心化迈进。
Disclaimer
* Crypto investment involves significant risks. Please proceed with caution. The course is not intended as investment advice.
* The course is created by the author who has joined Gate Learn. Any opinion shared by the author does not represent Gate Learn.
Catalog
Lesson 1

IOTA基础知识

模块概述:本模块旨在带领我们深入了解IOTA的核心特性。首先,我们将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入手,这一技术是理解IOTA所处环境的基石。紧接着,我们将重点探讨IOTA在物联网(IoT)中的独特应用及其与其他区块链技术的显著区别。此外,我们也会梳理IOTA的发展脉络,涵盖其起源、旨在解决的IoT领域挑战,以及迄今为止的进展情况。

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介绍

分布式账本技术(DLT)是一种记录资产交易的数字系统,其特点是交易信息并非存储在一个地点,而是同时分布在多处。这与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库截然不同,因为DLT没有一个集中的数据存储或管理中心。正是这种技术构成了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基石,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通过使用加密签名和共识机制,DLT保证了交易记录的安全、按顺序且不可篡改。这种存储数据的方法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去中心化的特性意味着不再需要中心机构的存在,这不仅减少了失败的可能性,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一种形式,其数据按照块状结构进行组织,并顺序相连。每个数据块内包含许多交易记录,当一个数据块填充完毕后,它就被封闭并与前一个块链接起来,形成一连串的链条。这种结构是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的核心。

DLT(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应用范围远超区块链。例如,有向无环图(DAG)便是DLT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传统的线性区块链不同,DAG通过图形结构连接交易,这种结构在可扩展性和处理速度方面可能比传统区块链更具优势。

以IOTA的Tangle技术为例,它基于DAG构建,旨在解决标准区块链技术在扩展性和交易费用方面遇到的问题。在Tangle网络里,每笔交易都会确认前两笔交易,这不仅提升了交易处理的速度,而且还使系统能够在不需支付直接交易费用的情况下达到扩展性。

DLT技术的推出预示着各行各业的革命性变革,它提供了一种安全、透明且高效的手段来记录交易和管理数字资产。特别是对IOTA而言,DLT技术的支持对其在物联网(IoT)领域的应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IOTA与物联网(IoT)的融合

IOTA是为物联网(IoT)量身定制的技术,物联网是一个由相互连接、能够交流和共享数据的设备组成的日益扩大的网络。这个网络不仅包括简易的传感器和智能家用设备,还涵盖自动驾驶汽车和复杂的工业仪器等。

物联网生态面临的一大挑战是,设备间的频繁通讯会产生海量的微型交易。面对这些庞大的交易量,传统区块链技术因其固有的手续费和扩展性问题显得力不从心。

IOTA引入的Tangle技术,为此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它通过支持无手续费和可扩展的交易,特别适应于物联网环境下设备之间需要频繁且高效地传输少量数据或资金的需求。

得益于Tangle独特的结构,物联网内的设备可以直接进行交易,无需依赖矿工或任何中央管理机构,这种去中心化的方式显著减少了交易瓶颈和系统故障的风险,大幅提升了网络的整体稳定性。

通过融合IOTA技术,物联网设备不仅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交易和数据共享,还能够推动新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这包括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实现设备间的自主交易,以及更流畅地将物理世界的设备融入到数字生态中。

IOTA 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

IOTA 于 2015 年诞生,是由 David Sønstebø、Sergey Ivancheglo、Dominik Schiener 和 Serguei Popov 四位创始人共同启动的项目。该项目致力于解决传统区块链技术中存在的扩展性差和交易费用高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新兴的物联网(IoT)行业。

位于德国的 IOTA 基金会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承担着推进 IOTA 技术发展和促进其在不同行业应用的重任。基金会的设立目的在于支持 IOTA 技术的进步,并推动其广泛采用。

IOTA 最初的启动资金来源于一场公开的众筹活动,共筹集到大约 1300 BTC。这些资金被用于开发 Tangle 技术和扩大 IOTA 的生态系统。众筹活动期间产生了所有的 IOTA 代币,并且一致认为未来不会再增发新的代币。

然而,到了 2023 年 10 月,IOTA 的代币经济模型经历了重大调整。因为 Stardust 升级的实施,总代币供应量异常增加了约 40%,这一变化标志着其原有代币供应模式的结束。

IOTA采用的Tangle技术,彻底打破了传统区块链的模式。其基于DAG(有向无环图)的结构设计,使得交易能够同时进行处理,这意味着随着更多参与者的加入,系统处理能力和交易速度将同步提升。

2017年,IOTA凭借其在物联网(IoT)领域潜力的探索,宣布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合作伙伴关系旨在通过IOTA的技术测试和开拓新的物联网应用及商业模式。

不过,IOTA也遇到了一系列挑战,包括技术上的漏洞以及围绕其中心化的协调节点(Coordinator)所引发的争议。这个节点最初被认为是确保网络安全所必需的,但也引起了关于IOTA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的广泛讨论。

面对这些挑战,IOTA基金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升级措施,其中包括Chrysalis更新和Coordicide计划。Chrysalis更新致力于加强网络的安全、扩展性和用户体验,而Coordicide计划的目标则是去除协调节点,实现网络的完全去中心化。这些进步是IOTA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体现了其成为物联网基础技术的坚定决心。

亮点

  • IOTA基于一种创新的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不同于传统的区块链架构,它引入了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DAG)的特殊结构,名为Tangle。
  • 针对物联网(IoT)场景设计的IOTA,其交易无需手续费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非常适合处理物联网设备间频繁的微交易。
  • 借助Tangle技术,物联网设备能够直接进行交易,无需依赖矿工或中央管理机构,这不仅提升了交易效率,也降低了系统故障的风险。
  • 自2015年成立以来,IOTA致力于克服区块链技术在处理速度和交易成本方面的限制,专注于快速发展的物联网行业。
  • IOTA不断进化,推出了旨在提升网络性能的Chrysalis更新,并通过Coordicide项目努力实现去除中心协调节点,朝着完全去中心化迈进。
Disclaimer
* Crypto investment involves significant risks. Please proceed with caution. The course is not intended as investment advice.
* The course is created by the author who has joined Gate Learn. Any opinion shared by the author does not represent Gate 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