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穩定在約 4 兆美元,市場板塊輪動尤為突出。由於加密資產涵蓋多元軟體技術,驅動因素有所不同,代幣估值難以同步波動。
八月期間,比特幣價格下跌,以太幣(Ether)反而上漲 16%。[1] 作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公鏈,以太坊因投資人聚焦監管改革,穩定幣、資產代幣化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發展動能強勁,目前亦主導上述領域。
圖表 1 依據 Crypto Sectors 框架梳理八月主要板塊變化,該框架由 Grayscale 與 FTSE/Russell 合作開發,涵蓋數位資產的精確分類與指數體系。當月,貨幣、消費與文化、人工智慧(AI)加密板塊指數皆小幅下跌,AI 板塊疲弱與美股 AI 概念股走低一致。同期,金融、智能合約平台及工具與服務加密板塊月比上升。雖整體表現回落,八月中旬比特幣衝上約 $125,000 高位,以太坊也一度接近 $5,000。[2]
圖表 1:八月加密板塊輪動明顯
以太坊近期走勢強勁,主要歸因於美國監管環境逐步明朗,基本面表現穩固。今年最具影響力的政策變革,即 7 月發佈的 GENIUS 法案,為美國支付型穩定幣建構了完整監管架構(詳見 《穩定幣與支付未來》)。目前以太坊無論交易筆數或餘額,皆為穩定幣主力公鏈;GENIUS 法案通過後,以太幣七月大漲近 50%。[3] 這股驅動力八月持續,進一步推升以太幣市場表現。
美國今年的監管創新不限於穩定幣,也涵蓋加密資產託管、銀行監管指引等層面。圖表 2 匯整了由美國政府及聯邦主管機關推動的年度最重要數位資產政策,包括產業機構投資熱潮(詳見《2025 年 3 月:機構鏈式反應》)。
圖表 2:政策創新推動加密產業監管透明
值得一提的是,八月美聯儲理事 Waller 和 Bowman 出席懷俄明州 Jackson Hole 區塊鏈會議,這種場景過往不可思議。該會議緊接美聯儲年度 Jackson Hole 經濟政策峰會,兩位理事強調區塊鏈創新對金融科技轉型至關重要,監管單位應兼顧金融穩定與新技術成長空間。[4]
預計九月,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將審查加密市場結構相關法案,監管範圍也將擴展至穩定幣外之領域。此法案以 7 月眾議院兩黨通過的 CLARITY 法案為基礎。銀行委員會主席 Scott 表示,預期市場結構法案同樣能於參議院獲兩黨支持。[5] 然而,核心細節仍待補足。產業組織特別關注法案中是否能保障開源軟體開發者及非託管服務商,未來數月討論持續延燒(Grayscale 亦為最近產業聯合聲明聯名信簽署方之一,信件已送交參議院銀行與農業委員會)。
八月 BTC 持續疲弱,ETH 則強勢反彈,資金流向在不同平台及產品明顯分化。
一筆大額交易發生於 Hyperliquid 去中心化交易所(Hyperliquid DEX,支援現貨交易及永續合約交易),詳情請參閱 《DEX的魅力:去中心化交易所興起》。8 月 20 日後,一位大型投資者賣出約 35 億美元 BTC,緊接著買進 34 億美元 ETH。[6] 雖無法明確判斷投資目的,但如此規模之資金轉移能在 DEX 而非 CEX 完成,正驗證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八月單日最大成交時,Hyperliquid 現貨交易量短暫超越 Coinbase(見圖表 3)。
圖表 3:Hyperliquid 現貨交易量迅速攀升
美國上市加密交易所交易產品(ETP)資金流也呈現 ETH 偏好。八月,比特幣現貨型 ETP 首次出現淨流出(7.55 億美元),而以太坊現貨型 ETP 同期淨流入金額高達 39 億美元,七月則達 54 億美元(見圖表 4)。ETH 已連續兩月大幅吸引資金,目前 BTC 與 ETH 兩類現貨型 ETP 均持有各自幣種流通量超過 5%。
圖表 4:ETP 資金淨流向 ETH
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資產亦獲上市公司金庫(DATs)積極增持,這些企業將加密貨幣納入資產負債表,賦予股東參與管道。Strategy(原名 MicroStrategy)目前為最大比特幣 DAT,八月增持 3,666 BTC(約 4 億美元);以太坊最大兩家 DAT 共計添購 170 萬枚 ETH(約 72 億美元)。[7]
據媒體報導,至少三家新的 Solana DAT 正籌建中,包括 Pantera Capital 推動的超過 10 億美元產品,以及由 Galaxy Digital、Jump Crypto、Multicoin Capital 聯合主導的投資工具。[8] 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 則宣布基於 Crypto.com 和 Cronos 區塊鏈推出 CRO 代幣 DAT。[9] 近期 DAT 發表重點亦涵蓋 Ethena 的 ENA 代幣、Story Protocol 的 IP 代幣及 Binance Smart Chain 的 BNB 代幣。[10]
儘管產品供給不斷擴大,價格走勢反映投資人需求逐步飽和。分析師常以「mNAV」(市值對資產負債表加密資產總值比率)評估 DAT 供需失衡。若股權工具供不應求,mNAV 可高於 1.0;供過於求則低於 1.0。現階段最大項目 mNAV 基本維持在 1.0 附近,顯示 DAT 市場供需邁向均衡(見圖表 5)。
圖表 5:DAT 估值溢價收斂
加密市場輿論多聚焦監管、ETF 資金流、DAT 產品等短期波動,然而正確理解長期投資邏輯更為關鍵。儘管加密資產種類繁多,比特幣本質在於透明且明確的規則,打造不受任何個人或機構控制的貨幣資產與點對點支付網路。近期央行獨立性受挑戰,更突顯投資者對這類特性的需求。
現代經濟體普遍採行「法定貨幣」體系,即貨幣並非實物或其他貨幣擔保,而依賴大眾信任。歷史經驗顯示,政府往往利用此體系滿足短期政策目標(如競選),導致通膨與信心下滑。
因此,要維持法定貨幣體系穩健,必須設計機制防止政府濫權。美國及其他先進市場普遍賦予央行明確目標(如通膨率)及運作獨立性,由民選官員進行監督,確保機制具備民主問責。除新冠疫情後通膨短暫攀升外,該機制自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以來,協助主要經濟體維持低且穩定通膨(見圖表 6)。
圖表 6:央行獨立性維持低通膨
目前美國體系正承受財政赤字與利息負擔壓力。聯邦政府總債務已達 30 兆美元,相當於 GDP 100%,創二戰後和平時期新高。國債再融資利率約 4% 後,利息支出攀升,進一步壓縮政府支出空間(見圖表 7)。
圖表 7:聯邦預算利息占比攀升
7 月通過的「一攬子財政平衡法案」(OBBBA)將未來十年財政赤字鎖定高檔,若利率不變,利息負擔將再加重,政府預算空間進一步收縮。白宮多度施壓美聯儲降息,亦呼籲主席 Powell 辭職。八月更嘗試罷免七人理事會成員之一 Lisa Cook,進一步威脅美聯儲獨立性。[11] 雖短期有利民選官員,長期可能加重通膨與貨幣貶值風險。
比特幣依公開透明的供給規則營運。投資者若對法定貨幣機制背後機構失去信心,便會選擇更可靠的替代資產。除非政策制定者強化法定貨幣體系制度保障並持續落實低通膨承諾,否則市場對比特幣的需求仍可能持續增加。
指數定義:FTSE/Grayscale Crypto Sectors Total Market Index 追蹤全球主要交易所數位資產價格。FTSE Grayscale Smart Contract Platforms Crypto Sector Index 衡量智能合約平台類加密資產表現。FTSE Grayscale Utilities and Services Crypto Sector Index 衡量企業應用及服務類加密資產表現。FTSE Grayscale Consumer and Culture Crypto Sector Index 衡量消費與文化活動加密資產表現。FTSE Grayscale Currencies Crypto Sector Index 衡量具備價值儲藏、流通或計價單位屬性的加密資產表現。FTSE Grayscale Financials Crypto Sector Index 衡量金融交易與服務加密資產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