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监管新格局:GENIUS法案通过 全球化布局加速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世界的重要支柱:稳定币的发展与监管新格局

加密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应用层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革。规模虽有增长,但仍以货币类应用为主,其中比特币和稳定币最为突出。

比特币凭借惊人的涨幅获得认可,成为去中心化货币的代表。而从实用角度看,稳定币才是真正实现大规模采用的加密资产。

目前全球稳定币市值达2438亿美元。过去12个月,稳定币总交易量33.4万亿美元,交易次数58亿次,活跃地址2.5亿个。这些数据表明稳定币已形成成熟的应用需求和逻辑。

《GENIUS法案》被美参议院投票通过,一览全球稳定币监管格局

稳定币发展迅速,头部效应明显

稳定币通过与法定货币等资产挂钩来维持价值稳定,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结算和价值存储工具。2017年全球稳定币流通量不足10亿美元,如今已接近2500亿美元,加密市场规模也从不到1万亿增长到3万亿美元。

本轮牛市可视为稳定币的牛市。FTX事件后稳定币供应量跌至1200亿美元,但随后18个月内持续增长,与比特币价格攀升同步。这主要源于外部机构流入,它们倾向于使用稳定币作为媒介。

稳定币种类繁多,可按控制中心、法币类型、计息与否、抵押物等分类。与其他加密资产不同,稳定币作为核心定价工具,不用于炒作,且全球可采用,为其成为全球化货币奠定基础。

稳定币在新兴市场国家正逐步用于日常交易。据数据显示,稳定币在非加密领域最受欢迎的用途是货币替代、支付和跨境汇款。这表明稳定币正摆脱加密投资标签,成为加密市场与全球经济融合的重要纽带。

美元稳定币占据稳定币市场99%份额。USDT和USDC两大中心化稳定币合计占比超80%,集中度极高。USDe以独特机制和高收益率位列第三。算法稳定币在Terra事件后式微,仅USDS仍居前列。从公链看,以太坊占主导地位,其次是Tron、Solana和BSC。

稳定币发行利润丰厚,吸引了众多机构布局。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近期特朗普家族项目WLFI也推出了稳定币USD1。

《GENIUS法案》被美参议院投票通过,一览全球稳定币监管格局

监管框架逐步完善,美国通过《GENIUS法案》

随着稳定币规模扩大,监管也日益完善。目前美国、欧盟、新加坡、迪拜、香港等地已开始或完成稳定币相关立法。

美国作为加密中心备受关注。2025年前,美国对稳定币监管较为碎片化,存在监管混乱。今年2月,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提出STABLE法案和GENIUS法案,旨在规范稳定币市场。

两法案侧重点略有不同,但都要求1:1储备支持和定期披露。STABLE法案更严格,要求FDIC提供保险并暂禁算法稳定币。GENIUS法案则允许探索算法稳定币和向持有人支付利息。

经过多轮修改和投票,GENIUS法案最终在5月19日获得参议院通过,为最终立法扫清障碍。该法案将填补美国稳定币监管空白,推动稳定币产业发展,同时巩固美元在加密市场的影响力。

《GENIUS法案》被美参议院投票通过,一览全球稳定币监管格局

全球稳定币监管初步成形

欧盟早在美国之前就推出了MiCA法案,为加密资产提供全面监管框架。MiCA将稳定币分为资产参考代币和电子货币代币,要求发行机构维持1:1储备并遵守透明度规则。

香港于2024年12月提交《稳定币条例草案》,采取审慎包容态度。草案要求发行人在香港设立,有足够财政资源,并确保1:1储备。

新加坡和迪拜也已涉足稳定币监管。总体来看,全球稳定币监管差异有限,均以牌照许可为重点,对发行储备、风险隔离等作出规定。差异主要体现在允许的稳定币类别、发行方限制和本地化合规要求方面。

稳定币监管的完善反映出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角色的提升。它不仅提高了加密市场的话语权,也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全球结算工具,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中本聪最初设想的自由电子现金。

在加密世界的诸多应用中,稳定币和比特币无疑是最具生命力的两个。它们将继续在未来的金融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GENIUS法案》被美参议院投票通过,一览全球稳定币监管格局

BTC0.37%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3
  • 分享
评论
0/400
FrontRunFightervip
· 07-29 21:44
抢跑从不休眠……每个稳定币都是一个貔貅盘
查看原文回复0
NotAFinancialAdvicevip
· 07-29 21:34
监管来了 乐死了
回复0
逼仓小能手vip
· 07-29 21:34
又来套监管了呗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