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启动!
分享你对 $ERA 项目的独特观点,推广ERA上线活动, 700 $ERA 等你来赢!
💰 奖励:
一等奖(1名): 100枚 $ERA
二等奖(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奖(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参与方式:
1.在 Gate广场发布你对 ERA 项目的独到见解贴文
2.在贴文中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贴文字数不低于300字
3.将你的文章或观点同步到X,加上标签:Gate Square 和 ERA
4.征文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创作方向:
ERA 项目亮点: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ERA 拥有哪些核心优势?
ERA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保障代币的长期价值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与并推广 Gate x Caldera (ERA) 生态周活动。点击查看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欢迎围绕上述主题,或从其他独特视角提出您的见解与建议。
⚠️ 活动要求:
原创内容,至少 300 字, 重复或抄袭内容将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标签。
每篇文章必须获得 至少3个互动,否则无法获得奖励
鼓励图文并茂、深度分析,观点独到。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20日 17
AI与加密货币融合新浪潮:从去中心化算力到智能体经济
人工智能与加密货币的融合:从去中心化算力到智能体经济
去中心化算力:AI与加密货币的初次交汇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之际,加密货币世界也在探索自身的接入路径。最初,两者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去中心化算力资源的聚合上。这种方式利用区块链技术协调全球闲置的GPU和CPU资源,实现供需匹配,降低成本,并为资源贡献者提供透明公平的激励机制。
当时,传统中心化云服务价格高昂且资源排他,而中小开发者和长尾市场对灵活、低门槛的算力需求与日俱增。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特性恰好成为突破口。这一阶段的探索呈现出鲜明特征:
其中,最具创新性的案例是一个通过开创性的子网结构,将AI服务模块化的项目。每个子网拥有独立的矿工与验证者社区,其代币作为主生态燃料。用户可通过成为矿工、验证者或创建子网来赚取代币,再以质押方式换取各子网内部自己创造的代币,参与子网成长并分享排放收益。
然而,这一阶段的尝试也暴露出明显局限:纯算力市场竞争陷入价格战,推理层去中心化性能不足,供需撮合缺乏应用层叙事。加密货币在AI世界中仍停留在底层基础设施角色,未能真正打通到用户体验。
这次初步结合,像是为未来埋下伏笔。真正点燃这片领域的,是随后AI智能体叙事的兴起——让智能体走上区块链,让协议本身具备自主学习与交互能力,推动应用形态的根本革新。
AI智能体的兴起:加密货币与AI走向应用层
当去中心化算力市场逐渐稳定,加密货币与AI的探索也从底层资源迈向了应用层智能体阶段。这一轮转变,以链上AI智能体的兴起为标志,重新点燃了市场对两者结合的期待。
最初,AI代币仍停留在梗币式文化现象阶段。许多早期项目以拟人化、娱乐化形象迅速聚集注意力,凭借社群共鸣和情绪扩散完成冷启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个起初只在链上发帖和生成内容的AI机器人,在短短三个月内迅速"进化",学会了创建代币、构建叙事、进行社交传播,并成功吸引知名投资者的捐赠,推动了"AI智能体从Web2接口跃迁为Web3替身"的叙事转变。
随着用户互动需求上升,AI代币开始具备初步交互能力。在社交平台上,AI开始以轻量化代理身份执行内容生成、信息检索等简单任务,从被动展示迈向主动响应。此阶段,一些项目尝试通过AI来增强自身交互体验,如支持用户通过问答系统获取项目信息,让AI智能体成为链上项目的辅助引擎。
很快,AI智能体向更具垂直应用场景渗透。链上金融、NFT、数据分析、社交陪伴等领域,催生了大量专精型智能体。用户不再只是围观者,而能直接通过智能体参与链上操作、执行策略、管理资产。
真正的拐点,则是智能体框架和执行协议的出现。项目方意识到,单点智能体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链上需求,于是模块化框架相继诞生。它们支持人格建模、任务编排和多智能体协作,使链上智能体从孤立个体迈向系统化运行,加密货币与AI的结合由此从简单应用接口,正式走向了"运行协议"的系统化阶段。
与此同时,智能体经济开始在链上萌芽。一些代表性项目通过AI启动平台建立起了智能体自主发币、协议协作、社交传播的标准,推动了"AI原生经济体"的雏形诞生。
这些项目的核心愿景是让AI代理不只是单独执行任务,而是形成模块化协作的商业生态,与人类及其他智能体一起,共同创造、协作、交易。它们通常建立在三大技术支柱之上:模块化的代理框架、代币化平台和智能体商业协议。
其中最核心的创新,是让智能体能够自主交互、协作、交易,模拟出类似人类企业生态的经济体。一些项目团队曾以"柠檬水摊"实验,展示了多个智能体(如创业策划、供应、法律、市场营销、评估)在协议下分工协作、链上完成业务流转的雏形。
这些项目的崛起,标志着加密货币与AI的结合正从单纯资源撮合走向链上经济系统构建,从单点功能走向原生金融与社会结构的重塑。
迈向协作与标准化:模型上下文协议及其带来的新方向
随着早期热潮的退去和梗币热潮的涌现,加密货币与AI的结合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洗牌。根据数据,目前AI智能体市场总市值已有大幅回落。伴随市场降温,曾经动辄在启动平台上获得上亿美元估值的普通智能体项目,如今已难以为继。
这一转变标志着市场心态的变化——从追逐叙事回归到追求真正的产品市场契合度(PMF)。在这样的背景下,模型上下文协议(MCP)作为一个为AI应用而生的开放标准协议,成为了最契合当下需求的新催化剂。
MCP是一个为AI应用设计的开放标准协议,用来统一大型语言模型与外部数据、工具之间的通讯方式。通过MCP,任意大型语言模型都可以统一、安全地访问外部数据源和工具,不再需要复杂、重复的自定义集成开发。简单来说,MCP就像AI应用世界的USB-C:标准化、即插即用、灵活强大。
围绕MCP的应用生态也在快速萌芽。比如,某公链生态中的项目,依托可信执行环境(TEE)为MCP应用提供安全、可扩展的算力支持。另一个公链上的项目则通过扩展MCP协议,聚合多链数据访问和智能体部署,搭建起了Web3中AI应用的统一数据层。
更重要的是,MCP为未来的加密货币与AI结合打开了全新的方向:
多智能体协作:通过MCP,智能体可以按职能分工协作,组合完成链上数据分析、市场预测、风控管理等复杂任务,提升整体效率与可靠性。
链上交易自动化:MCP串联各类交易与风控智能体,解决传统Web3中滑点、交易磨损、MEV等问题,实现更安全、高效的链上资产管理。
信息金融(InfoFi)兴起:基于MCP,智能体不仅执行操作,还能根据用户画像智能规划收益路径,推动从资金流到信息流的新金融模式。
小结:智能体经济的漫长演进
回顾过去,加密货币与AI的演进,是一条不断深化功能与提升实用性的漫长道路。从最初的娱乐对话代理,用轻量化的交互构建起社交身份;到逐步出现的Alpha分析与工具型代理,赋予链上经济更敏锐的市场感知;再到将自然语言直接封装成链上金融操作的智能体,让复杂的去中心化金融世界变得一键可用。
整体来看,这是一条清晰递进的脉络:娱乐对话代理 ➔ 工具对话代理 ➔ 交易执行代理 ➔ 去中心化金融AI抽象层 ➔ 群体智能与多代理协作。每一次跃迁,都在拉近AI智能体与真实世界需求之间的距离。
正因如此,AI智能体的未来不再是简单的叙事推动,而必须建立在真实实用性的基础之上。这条路将比过去任何一次叙事周期都更漫长,但也因为有了持续积累的实用性支撑,它所能打开的上限,远远超出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