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热开启,助力 PUMP 公募上线!
Solana 爆火项目 Pump.Fun($PUMP)现已登陆 Gate 平台开启公开发售!
参与 Gate广场创作者活动,释放内容力量,赢取奖励!
📅 活动时间: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动总奖池:$500 USDT 等值代币奖励
✅ 活动一:创作广场贴文,赢取优质内容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参与方式: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的原创贴文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必须带上话题标签: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100
二等奖(2名):$50
三等奖(10名):$10
📋 评选维度:Gate平台相关性、内容质量、互动量(点赞+评论)等综合指标;参与认购的截图的截图、经验分享优先;
✅ 活动二:发推同步传播,赢传播力奖励
📌 参与方式:在 X(推特)上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使用标签: #PumpFun # Gate
发布后填写登记表登记回链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奖励设置:传播影响力前 10 名用户,瓜分 $2
Web3项目香港-深圳模式的合规挑战与应对策略
Web3创业的香港-深圳模式:合规挑战与应对策略
近年来,一种被称为"前店后厂"的模式在Web3创业圈中颇受关注。这种模式通常指在香港设立项目或公司,面向海外市场和资本,同时在深圳组织技术开发和部分运营,以利用当地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成本优势。
然而,这种模式是否真正合规?是否意味着可以在香港设立项目,然后在境内运行?这个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
模式存在的原因
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存在,主要是因为监管机构不仅关注项目是否直接服务境内用户,还会考虑项目实际运营、核心决策和资金管理的所在地,即实际的控制权和关键资源分布。
从表面结构来看,许多Web3项目将法律主体和业务注册在香港或其他海外地区,通过技术手段限制服务对象为香港及海外用户,并在境外完成资金结算、牌照申请和市场宣传等环节。这样既在商业运作上规避了中国境内用户,也符合中国的监管政策。
选择在深圳组建技术团队,主要基于成本、效率和技术优势的考虑。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成熟的技术研发基础和丰富的Web3人才储备。相比香港本地团队,深圳在用人成本、研发周期和技术积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潜在挑战
表面上看,这种模式似乎通过明确划分境内外运营职能,暂时避免了监管直接介入的风险。然而,该模式本质上仍存在极强的合规敏感性。
主要挑战在于Web3项目的技术开发、产品迭代与业务运营高度耦合。境内技术团队可能不仅承担开发工作,还不可避免地介入代币设计、部分运营、数据处理甚至用户支持等环节,这埋下了合规隐患。
监管机构不会仅看表面架构是否符合规定,而会深入关注项目实际的控制链条。如果项目的日常运营管理、关键决策、资金处理仍集中在境内,即便项目主体注册在香港,服务对象限定为海外用户,也可能被认定为"实质性"利用境内资源变相提供非法金融服务。
此外,部分项目为节省成本或提高效率,可能将市场推广、社群管理甚至客户服务外包给深圳团队,甚至直接从境内发起面向全球用户的运营活动。这种做法很可能被监管部门视为绕过法律规定。
应对策略
要降低法律风险,Web3创业团队在采用这种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彻底切割境内外的核心控制链条。项目日常决策、资金流转、用户数据处理、市场推广、运营管理等必须由境外注册实体独立完成,不能外包给境内团队。技术开发可视情况由深圳团队承担,但需严格限定在"纯研发"环节。
避免技术研发与产品运营职能混用。明确技术团队的工作范围,与香港实体的合规团队、运营团队严格分开,确保技术开发仅作为"后厂"存在。
建立清晰的法律与合规防火墙。在专业法律人员协助下,在合同、人员架构和资金流动链条上与境内团队设立明确的隔离机制。设立境外独立法人或基金会持有项目IP、资产及品牌权益。
提前做好各司法辖区合规备案。如项目主体注册在香港,建议尽早申请相关牌照,确保所有面向用户的金融服务行为在合规框架内运行。同时避免在中国大陆开展任何推广营销、社群运营、支付结算等活动。
总之,"前店后厂"模式仍可作为一种现实选择,但前提是团队必须真正做到境内外资源与权责的清晰隔离,避免将境内技术开发变成境外金融业务的"隐形支撑"。然而,在现有监管政策下,该模式并非最佳长远方案。监管日趋严格,风险也必然随之上升。
因此,建议中国创业者尽量实现真正的"出海"模式,将技术研发、公司治理与金融运营整体落地境外,并接受境外监管机构的合规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法律风险,也有利于项目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