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agmetric(FRAG) 全家桶系列活动:HODLer Airdrop、Launchpool、Alpha、CandyDrop、余币宝
💰 多重奖励池:
• HODLer空投:250,000 FRAG
• Launchpool:750,000 FRAG
• Alpha:250,000 FRAG
• CandyDrop:750,000 FRAG
• 余币宝:250,000 FRAG
立即参与👉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5863
近日,伊朗驻华大使馆的一则社交媒体发文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发文于上周五发布,内容为:"熊熊圣火,降妖除魔,焚以残躯,还世太平"。这段文字令人联想起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的经典作品《倚天屠龙记》中明教的著名口号。
原著中的口号为:"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两相对比,不难发现伊朗大使馆的发文与金庸笔下的文字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一巧合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人惊叹于文学作品跨越国界的影响力,也有人对伊朗外交机构引用中国文学作品表示赞赏。然而,更多的人则关注于这段文字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可能蕴含的深层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发文出现在中东局势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尽管伊朗大使馆并未直接提及任何特定事件或国家,但这种充满隐喻的表达方式无疑为当前的地缘政治局势增添了一层文学色彩。
无论如何,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文学的魅力和影响力。它不仅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还能在特定的历史时刻,成为表达复杂情感和政治立场的有力工具。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解读外交言论时,需要更加全面和审慎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