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io 动态 #创作者成长激励计划# 正式开启!
发帖分享加密见解,解锁 $2,000 创作奖励与专属流量扶持!
🌟 参与攻略:
活动期间,通过活动表单报名,随后在 Gate.io 动态发布帖子即成功参与。
立即参与👉️ https://www.gate.io/questionnaire/6550
📌 任何与加密相关内容均可参与,创作者们请尽情发帖!
🎁活动奖励:
🔹榜单 Top40 及新人 Top10 可赢茶具套装、国际米兰保温杯、Gate.io纪念章、合约体验券等超$2,000好礼!
🔹上榜创作者还将解锁AMA访谈、荣誉海报、V5标识、精选推荐、动态大使等流量扶持,助你提升社区影响力!
活动时间:2025年4月18日12:00 - 5月6日00:00 (UTC+8)
活动详情:https://www.gate.io/announcements/article/44513
创作者们,快来秀出你的加密观点,赢奖励、拿流量,登上创作榜!
熊市下的加密陷阱:贷款期权模型究竟有哪些“坑”?
一、贷款期权模型:听起来不错,实际有坑
在加密市场,做市商的任务是通过频繁买卖代币,确保市场有足够的交易量,价格不会因为没人买或卖而大起大落。对于刚起步的项目,找个做市商合作几乎是必须的——不然很难上交易所、吸引投资者。“贷款期权模型”是常见的一种合作方式:项目方把一大堆代币借给做市商,通常是免费或成本很低;做市商拿这些代币去交易所“做市”,维持市场活跃。合同里往往还有个期权条款,允许做市商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以某个价格把代币还回去,或者干脆买下来,但他们可以选择不这么干。
听起来,这是个双赢的deal:项目方得到市场支持,做市商赚点交易差价或服务费。可问题就出在期权条款的“灵活性”和合同的不透明上。项目方和做市商的信息不对等,给了某些不老实的做市商钻空子的机会。他们拿着借来的代币,不是去帮项目,而是搞乱市场,把自己的利润放在第一位。
二、掠夺性行为:项目怎么被坑的
如果贷款期权模型被滥用,真的能把项目害得很惨。最常见的手法是“砸盘”:做市商把借来的代币一股脑抛到市场上,价格瞬间被压低,散户一看不对劲,跟着抛售,市场就彻底慌了。做市商可以从中渔利,比如通过“做空”——先高价卖出代币,等价格崩了再低价买回来还给项目方,差价就是他们的利润。或者,他们利用期权条款,在价格最低时“还”代币,成本低到离谱。
这种操作对小型项目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我们也见过不少案例,代币价格几天内腰斩,市值直接蒸发,项目想再融资基本没戏。更糟的是,加密项目的命根子是社区信任,价格一崩,投资者要么觉得项目是“骗局”,要么彻底失去信心,社区就散了。交易所对代币的交易量和价格稳定有要求,价格暴跌可能直接导致下架,项目基本“凉凉”。
雪上加霜的是,这些合作协议往往藏在保密协议(NDA)后面,外人看不见细节。项目团队多是技术出身的新手,对于金融市场和合同风险的意识还很薄弱。面对经验老到的做市商,他们完全被牵着鼻子走,根本不知道自己签了什么“坑”。这种信息不对等,让小型项目成了掠夺性行为的“肥肉”。
三、其他坑
另外我们也接触不少客户反馈的案例,加密市场的做市商除了“贷款期权模型”里通过抛售借来的代币压价、滥用期权条款低价结算的坑,还有一堆其他套路专门害没经验的小项目。比如,他们会搞“洗售”,用自己的账户或“马甲”互相买卖,刷出虚假交易量,让项目看起来很火,吸引散户入场,可一旦停手,交易量立马归零,价格崩盘,项目还可能被交易所踢出去。
合同里也常藏“隐形刀”,比如高额保证金、离谱的“绩效奖金”,甚至让做市商低价拿代币,上市后高价抛售,制造抛压害得价格暴跌,散户亏惨,项目方背锅。还有的做市商利用信息优势,提前知道项目利好或利空,搞内幕交易,拉高价格诱散户接盘后抛售,或者散布谣言压价吸筹。流动性“绑架”更狠,他们让项目方依赖服务后威胁加价或撤资,不续约就砸盘,让项目方动弹不得。
有些还推销“全家桶”服务,像营销、公关、拉盘,听着高大上,其实全是假流量,价格拉高后崩盘,项目方花了大钱还惹麻烦。更有甚者,做市商同时服务多个项目,偏心大客户,故意压低小项目的价格,或者在项目间转移资金,制造“此消彼长”,让小项目血亏。这些坑都利用了加密市场监管漏洞、项目方经验不足的弱点,害得项目市值蒸发、社区散伙。
四、传统金融:也有类似问题,但处理得更好
传统金融市场——像股票、债券、期货这些领域——其实也遇到过类似的麻烦。比如,“熊市袭击”就是通过大量卖出股票,压低股价,然后从做空中赚钱。高频交易公司做市时,有时会用超快的算法抢占先机,放大市场波动,赚自己的钱。在场外交易(OTC)市场,信息不透明也让一些做市商有机会搞不公平的报价。2008年金融危机时,有些对冲基金被指通过恶意卖空银行股,把市场恐慌推向高潮。
不过话说回来,传统市场应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办法,值得加密行业好好学学。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这些措施虽然不完美,但确实让传统市场的掠夺性行为少了很多。我觉得,传统市场的核心经验是把监管、透明和问责结合在一起,建了个多层次的防护网。
五、加密市场为啥这么容易中招?
我认为,加密市场比传统市场脆弱得多,主要有几个原因:
监管不成熟:传统市场有上百年的监管经验,法律体系很完善。加密市场呢?全球监管像个拼图,好多地方根本没针对市场操纵或做市商的明确法规,不良行为者简直如鱼得水。
市场太小:加密货币的市值和流动性跟美股比差远了。单一做市商的操作就能让一个代币价格翻天覆地,传统市场的大盘股可没这么容易被操控。
项目方太“嫩”:很多加密项目团队是技术 geek,对金融一窍不通。他们可能压根没意识到贷款期权模型的坑,签合同时被做市商忽悠得晕头转向。
不透明的习惯:加密市场爱用保密协议,合同细节藏得严严实实。在传统市场,这种隐秘性早就被监管盯上了,但在加密世界却是常态。
这些因素加起来,让小型项目成了掠夺性行为的“靶子”,也整个行业的信任和健康生态都在被这些乱象一点点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