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经济:萧条重现还是新常态?

大萧条:排队领面包的队伍 乔治·西格尔 (George Segal) 创作的雕塑细节,描绘了大萧条时期排队领面包的失业男子;华盛顿特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纪念馆的一部分。

2025年的美国经济正站在一个令人不安的十字路口。家庭债务突破18.04万亿美元,公共债务攀升至34万亿美元,财富不平等创下新高,投机性市场泡沫膨胀,地区银行接连倒闭,政治僵局削弱了应对能力。这些现象让人不由得联想起1929年大萧条前的经济繁荣,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灾难摧毁了无数家庭的生计,暴露了债务驱动增长的脆弱性。如今,历史似乎在低语,警告我们同样的错误可能正在重演。问题在于:大萧条会再次发生吗?如果危机来袭,它会比过去更严重吗?通过对比1920年代与2025年的经济特征,结合最新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当前的风险与机遇。

让我们先回到1920年代,那是一个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的时代。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全身而退,经济因战后消费热潮、新技术和信贷扩张而蓬勃发展。商店发行的分期付款卡让消费者“先买后付”,75%的家具和60%的汽车通过信贷购买,债务成为经济增长的燃料。股市在五年内暴涨近500%,投资者通过高达90%的杠杆投机,追逐看似无尽的利润。然而,这种繁荣掩盖了深层裂痕。0.1%的顶层收入者占有近25%的税前收入,财富集中让底层民众在经济波动中毫无缓冲。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任由投机泛滥,银行体系脆弱不堪。1929年10月28日和29日,股市接连暴跌13%和12%,一个月内市值蒸发一半。9,000家银行倒闭,蒸发了近1%的经济总量,失业率飙升至25%,工业产出下降近50%。政府的应对更是雪上加霜:保护主义关税、高利率和缺乏全球协调将危机推向深渊。大萧条的教训清晰而残酷:债务、不平等和政策失误的组合足以摧毁一个看似无敌的经济体。

2025年的美国经济展现出惊人的相似特征,但也有显著差异。首先,债务问题已成为核心隐患。根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2024年第四季度数据,美国家庭债务总额达到18.04万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超80%,超过中国GDP规模。信用卡债务创下1.2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学生贷款高达1.8万亿美元,买单后付(buy-now-pay-later)方案成为许多家庭应对日常开支的新工具。这种债务激增与1920年代如出一辙,当时消费者同样依赖信贷满足消费欲望。然而,今天的债务结构更复杂,涵盖信用卡、学生贷款、汽车贷款等多个领域。更令人担忧的是,工资增长远远落后于通胀。根据劳工统计局数据,2025年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工资仅与1978年持平,而生活成本,尤其是教育和住房,早已飞涨。大学学费自1980年以来上涨1200%,迫使家庭借贷以追逐“美国梦”。信用卡拖欠率达到12年高点,40%的短期贷款借款人在过去一年错过还款,显示家庭财务压力正在累积。

与此同时,财富不平等的裂痕日益扩大。2025年,最富有的1%收入是底层20%的139倍,差距远超1920年代的25%。这种不平等不仅削弱了消费基础,还推动了投机热潮。人工智能股票、加密货币和迷因驱动的IPO成为市场热点,类似于1920年代的杠杆投机。股市连续五年创纪录,60%的美国人通过401(k)、指数基金等投资其中,市场修正将直接冲击中产阶级的退休储蓄和养老金。虽然现代市场的杠杆率低于1929年(保证金债务占GDP的0.5% vs. 10%),但全球金融的互联性意味着风险传播更快。例如,一场人工智能或加密货币泡沫的破裂可能迅速波及全球市场,引发连锁反应。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同样令人担忧。2023年至2025年初,硅谷银行等八家地区银行倒闭,凸显中小银行的压力。2025年,近1万亿美元的商业抵押贷款将到期,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4.25%-4.5%)使再融资变得困难。相比1929年的9,000家银行倒闭,现代银行受《多德-弗兰克法案》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保护,系统性挤兑风险较低。然而,商业地产的潜在违约可能拖累中小银行,进一步动摇市场信心。此外,联邦债务已达34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接近1万亿美元,相当于11个特斯拉的市值。2025年10月,国会通过临时法案上调债务上限4800亿美元,但12月将再次面临违约风险。这种债务规模限制了财政应对空间,使经济更易受外部冲击影响。

政策环境的低效加剧了风险。1920年代,保护主义关税和高利率将危机从美国推向全球。2025年,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征收高达145%的“对等关税”,推高消费品价格,引发“滞胀式冲击”。美联储面临两难:维持高利率可能引发衰退,降息则可能重燃通胀。政治僵局进一步削弱应对能力,第118届国会仅1%的提案成为法律,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之下,1930年代罗斯福的新政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银行改革和就业计划重塑经济,而今天的政策制定者似乎陷入无休止的党派争斗,难以推出类似规模的改革。

尽管如此,2025年的经济并非没有缓冲。现代经济的安全网和工具远超1920年代。FDIC保障存款安全,失业救济和刺激计划降低大规模失业风险,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和利率调整在2008年和2020年危机中证明有效。此外,美国经济的多元化(服务和科技行业占GDP比重远高于1929年的制造业)提供了额外的韧性。全球化的金融和贸易网络虽然加速了风险传播,但也为国际协调(如G20机制)提供了可能。这些因素使大萧条级别的危机(25%失业率、50%工业产出下降)不太可能发生。然而,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领先经济指数(LEI)在2025年6月同比下降4%,创11年新低,连续三月发出衰退信号。消费者信心低迷,制造业订单疲软,失业救济申请人数上升,表明经济可能正在滑向衰退。

那么,如果危机发生,它会比大萧条更严重吗?答案取决于视角。从某些方面看,现代危机可能更具破坏性。首先,全球化的金融和贸易网络意味着美国危机将迅速波及全球。1929年,金本位和贸易协定使经济相互关联,但远不如今天的供应链和投资流动紧密。一场美国市场崩盘可能中断全球生产,推高通胀并打击新兴市场。其次,债务水平远超1920年代。公共债务占GDP的130%,企业债务用于股票回购而非生产性投资,家庭债务挤占消费能力。这些高杠杆使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受限,利息支出已挤占预算。第三,社会分裂和对机构的信任危机可能阻碍类似新政的集体行动。政治极化和社交媒体放大的不信任可能导致公众对经济、政府乃至彼此失去信心。

然而,从另一些方面看,现代危机可能更温和。市场调整速度更快,实时交易和信息流动缩短了冲击周期。2008年和2020年的经验使政府和央行更擅长应对短期危机。经济多元化和服务业主导降低了制造业崩盘的冲击。此外,全球协调机制(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G20)可以在危机中提供支持。综合来看,一场严重衰退可能导致财富损失、失业上升和信心动摇,但不太可能达到大萧条的深度和持续时间。

如何避免危机重演?短期内,政府应通过债务重组或低息贷款减轻家庭和中小企业压力。美联储需谨慎平衡利率,优先控制通胀,同时避免过度紧缩。加强对投机性投资和地区银行的监管可防范系统性风险。长期来看,结构性改革至关重要。累进税制和教育投资可缩小不平等,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鼓励企业投资于基础设施和创新,而非股票回购,有助于恢复生产性增长。国际合作应取代保护主义,稳定全球供应链。普通家庭也需采取行动:减少非必要债务,增加储蓄以应对潜在冲击;投资者应警惕投机泡沫,多元化投资组合;公众应关注政策辩论,倡导长期稳定而非短期刺激。

2025年的美国经济正发出警告信号:债务、不平等、投机和政策僵局的组合与1920年代惊人相似。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它的教训清晰而迫切。大萧条并非不可避免,而是忽视风险的结果。今天,我们拥有更多工具和经验,但也面临更复杂的全球环境。如果继续忽视问题,延误改革,一场“硬重置”可能摧毁储蓄、就业和信任。然而,通过主动改革、审慎政策和全球合作,美国仍有机会避免危机,重塑可持续增长的道路。历史的低语在提醒我们:现在是行动的时刻。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1
  • 分享
评论
0/400
考雅思vip
· 07-29 01:52
感觉btc到顶楼了,建议盈利的分批撤出吧,可以换点bsv,bch也到顶楼了 #Gate Launchpad IKA上线# #以太坊重返3800# #美欧达成关税协议#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