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CGN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CGN、Launchpool 或 CandyDrop 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 枚 CGN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0月24日 18:00 – 11月4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Launchpool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71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63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CGN 或相關活動(Launchpool / CandyDrop)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帖子添加話題:#發帖贏代幣CGN
4️⃣ 附上任意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總獎池:1,333 CGN)
🥇 一等獎(1名):333 CGN
🥈 二等獎(2名):200 CGN / 人
🥉 三等獎(6名):100 CGN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
獲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分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採訪 | 傳統金融將不得不使用公共區塊鏈:FG Nexus CEO
FG Nexus的首席執行官Maja Vujinovic解釋了爲什麼機構將不得不利用以太坊或其他公有鏈。
總結
在全球範圍內,金融系統正在悄然經歷幾十年來最重大的變革之一。支付、結算和保管正逐步在可編程的區塊鏈基礎設施上重建。此外,主要機構而不僅僅是加密初創公司正在引領這一轉型。
根據以太坊(ETH)財務公司Digital Assets FG Nexus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Maja Vujinovic的說法,下一波金融浪潮已經到來。在一場引人注目的採訪中,她解釋了機構爲何以及如何轉向基於區塊鏈的金融。
您之前曾表示區塊鏈和傳統金融將會越來越融合。是什麼讓您得出這個結論的?
Maja Vujinovic:我在2000年代初開始參與非洲的移動支付——那是非常早的時候,當時我們剛開始發送短信。移動貨幣甚至還不是一個概念。我接觸了很多對移動支付感興趣的嚴肅公司。
我們在電信領域收購寬帶頻譜,將其打包成許可證出售,破壞了整個大陸的壟斷,並推出了點對點支付。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每次我回到歐洲或美國,告訴我的朋友們這些事情,他們都不理解——因爲他們有Visa卡,並且不在乎。
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信號,表明世界其他地方需要這個。有很大的需求,我看到大型公司進軍非洲和拉丁美洲來嘗試這一點。這讓我說,“哇,這很有趣,讓我保持關注。”
然後我閱讀了比特幣白皮書。我理解了點對點技術,從此再也沒有回頭。真正讓我明白的是當我在通用電氣工作時,我使用以太坊智能合約來啓動試點項目。當你在通用電氣這樣一個龐大的公司,擁有來自航空到醫療保健的嚴肅客戶時,你推出智能合約並且它們成功了,嚴肅的人們對此感興趣,那就是關鍵所在。
那時一切對我變得清晰:區塊鏈將每一筆支付、交易和存款轉變爲一個可編程的金融工具。當像GE和摩根大通這樣的公司開始意識到他們可以在共享帳本上移動現金、抵押品或數據時——而我們實際上已經試點了這一點——我知道這一切將會融合。
摩根大通有Onyx,Circle有USDC可編程通道,貝萊德有代幣化基金——這不再是關於“加密貨幣”,而是可編程金融了。
隨着這些公司採用這些技術,您認爲會有哪些有意義的變化?這僅僅是效率的提高——公司在幕後削減成本——還是我們會看到市場或用戶的真正結構性變化?
這是一個很好的區分。讓我從大處着眼。想象一下區塊鏈將那龐大的支付、結算和清算堆疊壓縮成類似於USDC轉帳的東西。而這個USDC可以攜帶一個計息代幣。
支付可以立即觸發債券利息或追加保證金通知。財政職能、外匯和結算都可以通過相同的鏈上通道進行。這關乎效率:成本、速度、可達性。
但對於企業來說,尤其是在航空或醫療等行業,他們並不總是關心速度。他們關心的是信任。老實說,這適用於各個領域——零售和企業一樣。
是的,它從成本和效率開始:更快的結算、更少的中介、更好的對帳。但真正的變化是結構性的。一旦交易和資產可編程,您就可以設計全新的市場。新的擔保類型。用戶與金融互動的新方式。
所以是的,它節省了資金。但更重要的是,它重新塑造了資金的處理、看待和傳輸方式。
你能給我一些這意味着什麼的例子嗎?有哪些市場正在開放?
在企業方面,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重大變化。當我在通用電氣時,我們正在嘗試鏈上財務功能——現在這種情況正在大規模發生。想象一下,一個跨國公司能夠立即將閒置現金轉移到代幣化的國債中。沒有中介,不需要隔夜匯款。流動性是即時的。這才是真正的。
在GE早期我們做的另一件事是爲航空零部件使用可編程支付。供應商付款可以觸發托管資金的釋放,處理外匯,並更新會計系統——這一切都可以一次完成。這些不再是想法,它們現在已經投入生產。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抵押品。
企業可以即時將抵押品代幣化並重復使用,而不是鎖定靜態資產。當我們進行試點時,我們發現由於發票錯誤和結算爭議,$5 億美元的閒置現金被困。這是巨大的。
零售怎麼樣?
對於零售來說,最明顯的變化之一是獲取和擁有的方式。人們開始購買資產的部分股份,無論是債券還是房地產。這在以前是不可行的。我最近在盧加諾給一羣富有的家族辦公室做了演講,首要的問題是如何購買部分房地產或債券。需求是存在的。
還有嵌入式收益。想象一下,在你的錢包裏有一種穩定幣,每晚自動轉入代幣化的國債。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但你正在被動地獲得國債級別的收益。這改變了人們的儲蓄方式。
即使是基礎商業也變得更加智能。你可以購買一輛車,付款會立即分配——一部分給賣方,一部分給制造商,一部分給稅務機關。沒有中介。沒有延遲。只有幹淨的可編程金融。
而在全球範圍內,最讓我興奮的是,企業所使用的相同金融工具現在也可以被個人訪問。你正在縮小華爾街與主街之間的差距——這非常強大。
看起來這項技術將消除整個中介層,每個中介僅處理一部分資本流動。你認爲這會降低金融科技公司的入場門檻,還是規模最終會傾向於市場整合?
這種框架是正確的。當我與家族辦公室交談時,我常常稱之爲一個精神分裂的世界。這兩種動態同時發生。
一方面,是的,這絕對降低了新進入者的門檻。我親眼見過。今天的金融科技可以通過API直接連接到代幣化現金市場或抵押網路。他們不需要完整的銀行架構,不需要幾十年的遺留基礎設施或與清算所的親密關係。技術已經到位,而且是開放的。因此,創新將在邊緣迅速爆發。
但另一方面,正是那些使小型參與者受益的效率也推動了基礎設施層的整合。一旦價值開始在鏈上流動,規模的來源不是中介的數量,而是信任、監管和流動性深度。
所以,盡管你會看到成千上萬的新興前端金融科技公司以流暢的界面嶄露頭角,但它們都將在少數全球受監管的可編程網路上結算——比如以太坊、Avalanche,或者其他主流的公鏈或混合鏈。
所以是的,這兩件事都是正確的:邊緣的碎片化程度增加,基礎設施中的整合程度增加。這將根據用例和司法管轄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你認爲這個結算層是建立在像以太坊這樣的公共區塊鏈上,還是在私有的銀行主導基礎設施上?
這就是核心辯論,對吧?如果我說一件事,加密貨幣純粹主義者會來攻擊我,而如果我說另一件事,銀行家們會翻白眼。但我真正相信的是:這不會是二選一,而是一個混合體。
無信任的公共鏈,如以太坊,將作爲流動性層的基礎。透明度、可組合性和全球互操作性就存在於這裏。如果你想要一個真正全球化、可編程的金融系統,你需要這些。
但你也會有許可鏈和銀行主導的子網——想想Avalanche子網或代幣化的銀行帳本——處理現金、合規和身分等受監管資產。這些不會永遠是分開的。它們將越來越多地與公鏈相連接。不是因爲它們想這樣做,而是因爲它們必須這樣做。這就是流動性和創新所在。
所以在我看來,我們正朝着一個混合架構發展,在這個架構中,公共網路和許可網路可以互操作。銀行無法將自己隔離開來並獲勝。它們必須接入開放系統。
您提到過監管——我們還需要什麼變化才能真正解鎖所有這些?
我們仍然缺少的是對代幣化資產和基於帳本的所有權的明確法律地位。在沒有這種明確性的情況下,大多數公司將繼續對將其資產負債表的重要部分上鏈持謹慎態度。我經常接到私募信貸公司的電話——他們想要代幣化交易,但監管的不確定性讓他們止步不前。
我們還需要關於結算最終性和帳本互操作性的規則——特別是在許可系統和公共區塊鏈之間。如果這一點沒有解決,我們將都在不相連的孤島中運作,而組合性的整體價值將會崩潰。
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爲非銀行機構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我們需要爲保管、KYC、AML 和進入金融系統制定明確的框架——就像 Waller 所建議的那樣。如果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想要在這個領域開展業務,他們應該清楚自己需要什麼許可證或審計。目前這一切都是灰色地帶。
然後就是流動性監管的問題。每個人都想要對某些東西進行代幣化,但對於二級市場或雙向流動性沒有指導。因此,我們得到了這些孤立的代幣化資產,沒有交易量或價格發現——在有實際市場之前,這不算真實。
此外,編程金融的風險框架。智能合約、去中心化金融基礎設施、代幣化國庫——它們都引入了操作風險。如果智能合約失敗或被利用,誰負責?誰審計鏈上國庫資金的流動?這些都是機構面臨的主要問題。
那麼你支持美國監管機構開始主張的那種“沙盒”方法嗎?這是向前發展的正確方式嗎?
是的,絕對如此 — 我在通用電氣親身體驗到了它的價值。沙盒非常棒,因爲它們給你提供了安全實驗的空間。你需要看到什麼會失敗,什麼有效,以及如何從失敗中學習。但它們不能是最終狀態。
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試點模式中。沙盒只是第一步——你還需要有明確的出路,以及用於擴展的許可和規則。否則,創新就會停滯不前。
這就是我喜歡像新加坡和瑞士這樣的地方的原因。他們不怕實驗,但他們也開始建立超越沙盒的適當監管通道。
你之前提到了比特幣。但最近,以太坊實際上在財政公司持有的總供應量百分比上超越了比特幣。這非常引人注目,考慮到市場資本差異並不大。你認爲爲什麼以太坊會吸引財政公司如此多的關注呢?
我這麼說是因爲我之所以進入這個領域是因爲比特幣。但我留下來的原因是可編程金融——而這正是以太坊所實現的。
企業之所以被吸引到以太坊,有幾個核心原因。首先,它具有收益性。你可以質押以太並獲得回報,這在某種程度上使其與比特幣的資產性質根本不同。其次,以太坊是可編程的。它不僅僅是一個價值存儲——它是一個平台。你可以接觸到代幣化資產、穩定幣、去中心化金融、以及現實世界資產。所有這些都在以太坊上運行或至少與其兼容。
對於傳統金融從業者 — 尤其是那些考慮選擇權的人 — 這使得以太坊變得極具吸引力。他們視其爲數字金融的支柱,是可以在其基礎上構建的東西,而不僅僅是被動持有。
老實說,以太坊的團隊在與華爾街建立信譽方面做得很好。喬·魯賓尤其花了多年時間培養關係,幫助機構理解以太坊能做些什麼。
所以雖然比特幣仍然被視爲數字黃金——並且它很好地履行了這個角色——以太坊更多被視爲未來金融生態系統的動態組成部分。這就是爲什麼你會看到財政部更多地配置以太。它們想要參與這種增長。
我們看到傳統金融的一些領域對代幣化和穩定幣充滿熱情。但你認爲如果這項技術威脅到他們的利潤率,我們會看到反對聲嗎?
是的,也不是。我確實看到了一些反對意見——尤其是在瑞士的銀行中。養老基金也是如此。你甚至不能在某些圈子裏提及數字資產,否則人們就會稱其爲騙局。所以抵抗是真實存在的。
但我也認爲抵抗正在轉變。我們現在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吸收而不是拒絕。銀行知道穩定幣和代幣化威脅到他們的利潤——特別是在支付方面。但他們也知道他們無法阻止這一切。火車已經開走了。
所以,他們不是試圖阻止它,而是在適應。他們正在推出試點項目。他們正在整合穩定幣。他們正在探索代幣化存款。有些甚至與穩定幣發行商合作。
所以是的,這是一場鬥爭——但也發生着DNA的融合。我每天在FG Nexus都能看到這一點。我們有來自傳統金融的核心人士與來自深度加密的人員融合。這是復雜的,但確實在發生。
而這就是關鍵——如果一家銀行今天想要推出穩定幣,他們需要深厚的流動性來使其運作。那流動性在哪裏?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而去中心化金融與傳統金融(TradFi)是不同的。所以他們最終將不得不去那裏。
我們在政府對穩定幣採用的轉變中看到了這種類型的變化。特別是日本似乎在對USDT和USDC的主導地位作出反應。這些以美元爲支持的穩定幣的崛起對其他主權貨幣意味着什麼?
是的,日本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就在最近,他們正式推出了穩定幣的框架,因爲看到了USDT和USDC是多麼迅速地獲得了關注。發生的事情是,各國政府開始意識到,如果他們不採取行動,他們就有可能失去對其貨幣體系部分的控制。
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會對此進行鬥爭。有些國家會擁抱美元穩定幣,因爲他們想要那種穩定性——尤其是當他們自己的貨幣不穩定或易受通貨膨脹影響時。但是其他國家,比如日本,將會採取措施維護他們的貨幣主權。最終結果是,我們正朝着一個混合全球生態系統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美元主導的系統,而是私人美元幣和公共法定貨幣支持的穩定幣共存和互操作的系統。
也就是說,權力的平衡正在微妙地發生變化。這些私人美元幣——特別是那些具有全球流動性的美元穩定幣,如USDC——正在影響地方經濟。它們被用於儲蓄、匯款和商業。這不再僅僅是一個美國的故事。
這才剛剛開始。只是人們還沒有完全把這些聯繫起來。每個人都太專注於美國的監管戲劇,以至於錯過了全球發生的許多事情。
一些國家將繼續抵制——例如瑞士,他們非常保護瑞士法郎。但其他國家將迅速行動。我們正進入一個許多國家數字貨幣與私人穩定幣並存的世界。不會是CBDC與穩定幣的對立。將會是CBDC、穩定幣和DeFi流動性池——所有這些都在相互作用。
在我們結束之前,未來我們會看到哪些主要趨勢?
有幾個趨勢:AI代理,區塊鏈互操作性。但最大的趨勢是能源。是的。它是所有事物的基礎:加密貨幣、AI、水生產,甚至國家安全。它支撐着我們所依賴的每一個數字和物理系統。
我認爲我們將開始聽到更多關於能源、人工智能和區塊鏈交匯點的討論——不僅僅是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或挖礦敘事方面。我指的是關於基礎設施、主權以及誰控制鐵路的更深入對話。
現在我們被噪音分散了注意力——市場波動、ETF批準、訴訟——但真正的結構性對話才剛剛開始。能源將處於這些對話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