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CGN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CGN、Launchpool 或 CandyDrop 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 枚 CGN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0月24日 18:00 – 11月4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Launchpool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71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63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CGN 或相關活動(Launchpool / CandyDrop)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帖子添加話題:#發帖贏代幣CGN
4️⃣ 附上任意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總獎池:1,333 CGN)
🥇 一等獎(1名):333 CGN
🥈 二等獎(2名):200 CGN / 人
🥉 三等獎(6名):100 CGN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
獲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分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為什麼以太坊是通縮資產?
以太坊,這個大家都在討論的區塊鏈開放原始碼分散式網路,已經演變成許多人未曾預料的事:一種通縮資產。讓我來說說我對這個現象的看法。
什麼是通縮加密貨幣?
在大學裡我學到,一切都歸結於供需關係。當一個資產的供給減少或停滯,而需求增加時,其價值就會上升。通縮加密貨幣也是如此:因為流通中的幣越來越少,其價值就會上升。聽起來很吸引人,對吧?但請注意,不是所有的加密貨幣都是這樣設計的。
比特幣,例如,直到達到 2100 萬的上限之前,才會完全成為通縮資產。而我們的主角以太坊,直到 2022 年 9 月的「合併」才實現這一點。
以太坊與其他通縮幣的比較
幣種的創作者從一開始就設計了它們的經濟機制。比特幣是由創作者決定有限供應的。而以太坊則一開始是通膨的,每年增長約 4.5%。然而,在「合併」以及轉向儲備金證明(PoR)後,因為其銷毀機制,變成了非通膨的。
以太坊改進提案(EIP-1559)改變了以太坊的經濟模型,通過銷毀每筆 Gas 費用的一部分來實現。有些專家甚至認為以太坊比比特幣更具通縮性。真是諷刺!
現在的以太坊更有吸引力嗎?
投資通縮加密貨幣可能會獲利,但稀缺性本身並不保證是一個好投資。雖然許多人重視通縮,因為它限制了供應 (就像我們在 NFT 中看到的,稀有度決定價格),但以太坊需要的不僅僅是稀缺。
真正讓以太坊有價值的是它的生態系統。一個沒有用處的鏈不可能達成這樣的經濟奇蹟。它需要開發者創建應用程式,使用者使用它們。這個網路效應才是真正推動其收縮和吸引力的原因。
以太坊的通膨控制
當聯準會(FED)透過利率和印鈔來控制美國的通膨時,在 Web3 中,貨幣政策由社群透過去中心化治理來決定。
銷毀機制已經整合在幣經濟(tokenomics)中。DAO 扮演著關鍵角色,提出並實施變革,然後這些變革會作為規則整合到智能合約中。
去中心化對於一個可持續的經濟系統來說是基本的,不應由創作者、投資者或鯨魚控制。以太坊展示了如何透過集體決策來調整供需,達成通縮。
在我看來,這次以太坊的轉變代表了我們時代最迷人的經濟實驗之一,雖然只有未來才能證明這個通縮模型是否能在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長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