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穩定幣牌照進入「關閘」最後讀秒!京東、螞蟻競賽迎終局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穩定幣發行人牌照申請即將於 9 月 30 日 24:00 正式截止,77 份申請進入最後「讀秒」階段。據接近審批組的多位人士透露,首輪牌照「極大概率」僅發放 3 張,且「材料補件窗口已一次性關閉,不再接受任何更新」。這場歷時 13 個月的立法拉鋸、7 個月沙盒衝刺、4 輪監管質詢的「合規馬拉松」即將迎來終局。

監管關閘背後的「暗流湧動」

香港穩定幣牌照監管時間表

申請截止並不意味著牌照立即發放。金管局內部時間表顯示,10 月 1 日起將進入「靜默評審期」,最快 11 月 15 日行政會議批覆,2026 年 1 月 2 日刊登憲報正式生效。

「這不僅是一場技術競賽,更是一場合規與創新的平衡術,」一位參與申請的金融科技公司高管表示。「金管局的標準遠超市場預期,尤其在儲備透明度和技術安全性方面。」

· 「3+2」候補機制確保市場穩定

據知情人士透露,除首批 3 張正式牌照外,金管局將同步鎖定 2 家候補機構。一旦正式持牌人觸發 2500 萬港元資本金不足或儲備缺口達到或超過 2%,候補機構可在 30 日內「頂班」入場,確保市場穩定運行。

「這種候補機制在全球穩定幣監管中屬首創,」一位監管專家解釋道。「它既保證了市場的穩定性,又為監管機構提供了靈活應對的空間。」

· 突擊檢查已悄然展開

本週起,金管局、證監會、警務處商業罪案調查科已組成聯合小組,對 10 家「第一梯隊」機構進行「No-Knock」現場抽查。檢查重點包括:

· 冷錢包私鑰托管機制

· HSM(硬件安全模塊)物理隔離措施

· 鏈下法幣賬戶與鏈上代幣的匹配度

「這些突擊檢查是最後一道篩選關卡,」一位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表示。「任何在實際操作層面的漏洞都可能導致申請被否決,無論前期準備多麼充分。」

發鈔行之間的「內卷」升級

香港三大發鈔行在穩定幣牌照競爭中展開激烈角逐,各自採取不同策略爭取監管青睞。

1、中銀香港:押注大灣區跨境結算

中銀香港於 9 月 27 日最後時刻增補「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結算」技術白皮書,提出以港元穩定幣 HKDCNH 直接對接數字人民幣(e-CNY)子錢包,實現「離岸港元—在岸人民幣」秒級兌換。

「這一方案被監管視為『人民幣國際化壓力測試』而獲得加分,」一位了解情況的金融科技專家表示。「它不僅解決了技術問題,更契合了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戰略定位。」

2、渣打聯合體:技術與用戶雙領先

渣打銀行、香港電訊與 Animoca 組成的「Anchorpoint」聯合體已完成 200 萬錢包用戶 KYC 預註冊,儲備金托管於渣打香港 QDAP 信託賬戶。該聯合體承諾每日將鏈上 PoR(儲備證明)哈希值同步至金管局 API 接口,在技術實現方面領先競爭對手。

「渣打聯合體的優勢在於整合了銀行、電信和 Web3 三方資源,」一位區塊鏈分析師指出。「這種跨界合作模式為穩定幣的大規模應用提供了更完整的基礎設施支持。」

3、匯豐:意外「掉隊」

作為三大發鈔行之一,匯豐銀行在此次競爭中卻罕見地「掉隊」。據悉,其 8 月提交的贖回智能合約被審計機構發現存在「重入攻擊」中危漏洞,需要重新部署,已錯失首輪窗口。

「這一技術漏洞對匯豐的申請造成了致命打擊,」一位區塊鏈安全專家解釋道。「在穩定幣領域,安全性是絕對的底線,任何漏洞都可能導致巨額資金損失。」

科技巨頭的「場景突圍」戰略

面對傳統金融機構的強勢競爭,科技巨頭紛紛採取「場景突圍」策略,利用自身生態優勢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1、京東幣鏈科技:電商場景先行

京東幣鏈科技將港澳版「京東全球售」升級為「穩定幣結算專區」,用戶可使用 JD-HKD 購買 3C 產品,平台還提供 1% 匯率折扣補貼。同時,該公司與天星銀行完成儲備金每日自動對賬系統,將鏈上 PoR 驗證時間壓縮至 8 秒。

「電商場景是穩定幣最直接的應用領域之一,」一位電子商務專家表示。「京東的策略是用實際場景證明穩定幣的價值,這比純技術競爭更具說服力。」

2、螞蟻國際:曲線入局瞄準東南亞

螞蟻國際雖未直接遞表,但通過戰略投資持牌信託機構「眾安銀行」曲線入局。該公司計劃推出面向東南亞外賣騎手的「日結工資穩定幣」,首批試點 10 萬菲律賓用戶。

「螞蟻的策略更具全球視野,」一位支付系統專家分析道。「他們看中的不僅是香港本地市場,而是以香港為跳板,打造覆蓋東南亞的跨境支付網絡。」

Web3 原生企業的「技術豪賭」

相比傳統金融機構和科技巨頭,Web3 原生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展現出更大膽的嘗試。

1、圓幣創新科技:零知識證明領先

圓幣創新科技(HKDR)憑藉零知識證明(ZKP)儲備金證明系統獲得監管技術加分。其「動態儲備池」可實時將 110% 超額抵押的港元國債 ETF 拆箱為 1:1 穩定幣,已被中東支付巨頭 Lulu Exchange 預採購 5 億港元額度。

「零知識證明技術為儲備透明性提供了數學保證,」一位加密經濟學家解釋道。「這種技術創新不僅滿足了監管要求,還為穩定幣的信任機制帶來了質的飛躍。」

全球漣漪:香港標準輸出全球

香港穩定幣監管框架的影響已遠超本地市場,正在重塑全球數字貨幣格局。

· 美元穩定幣面臨「香港合規稅」

USDT/USDC 等美元穩定幣若要在香港合法展業,需將 100% 儲備遷入本地持牌銀行並接受月度審計。Tether 首席執行官 Paolo Ardoino 在 TOKEN2049 表示「正評估分拆香港合規子公司」,暗示可能出現「HK-Tether」雙軌架構。

「這是一場全球穩定幣標準的重新定義,」一位數字資產監管專家指出。「香港正在用實際行動證明,穩定幣可以既創新又合規,既保持靈活性又確保安全性。」

· 歐盟 MiCA 法案借鑒香港經驗

歐盟 MiCA 法案起草組 9 月 26 日最新修正案直接引用香港「儲備資產獨立托管+每日鏈上披露」條款,市場評論稱「港元標準」正在輸出全球。

· 數字人民幣與港元穩定幣互操作性研究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本週在港透露,正在研究「數字人民幣與合規港元穩定幣」的跨鏈互操作協議,被市場解讀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開綠燈」前奏。

「這一研究方向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一位央行數字貨幣專家表示。「它不僅涉及技術互通,更關乎人民幣國際化的數字化路徑。」

投資者提示與數碼港發展

金管局再次重申,9 月 30 日後任何「未獲牌照」機構若在香港公開推廣穩定幣,即屬犯罪,個人最高罰款 50 萬港元及監禁 2 年;公司罰款最高 500 萬港元。

同時,香港數碼港首席企業發展官朱美恩透露,香港數碼港入駐企業中內地項目已超過三成,目前已與北京中關村、上海臨港、深圳前海等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把 AI、大數據、區塊鏈等高科技領域的優質項目帶到香港。

此外,香港金管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披露,香港特區政府透過「政府可持續債券計劃」與「基礎建設債券計劃」自 2019 年起已發行總值約 3860 億港元的人民幣、港元、歐元和美元債券。2023 年 2 月及 2024 年 2 月成功發行兩批代幣化綠色債券,規模分別為 1 億美元和 7.5 億美元。第三批代幣化債券將不只是資產端代幣化,也考慮落實資金端的代幣化,有可能接入 CBDC 認購。

結語:香港的數字金融新篇章

當倒計時進入最後 48 小時,香港不僅在選擇 3 張牌照的主人,更在定義下一代數字貨幣的競爭規則——是繼續容忍離岸匿名,還是擁抱「100% 儲備+鏈上透明」的新範式?香港的選擇將影響全球數字金融的發展方向,答案即將揭曉。

USDC-0.01%
最後編輯於2025-09-29 03:59:21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