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美联储货币政策# 回顧歷史,联准会的貨幣政策總是牽動人心。當年保羅·沃爾克時期的高利率政策雖然成功抑制了通脹,但也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如今,面對米蘭理事的言論,我不禁陷入深思。他提到當前政策"非常緊縮",可能危及就業,這讓我想起了1980年代初期的情景。
那時,失業率飆升至10%以上,許多企業倒閉,工人失去工作。雖然最終控制住了通脹,但代價是巨大的。現在,聯邦基金利率比米蘭認爲的適當水平高出近兩個百分點,這種差距令人擔憂。
歷史告訴我們,貨幣政策的影響往往滯後且深遠。過度緊縮可能會重蹈覆轍,造成就業市場的嚴重創傷。但另一方面,如果政策轉向過快,又可能重演1970年代通脹失控的噩夢。
在這個微妙的平衡中,我認爲联准会需要更加謹慎。利用泰勒規則等工具很重要,但正如米蘭所說,不能盲目依賴。每個時代的經濟環境都有其特殊性,需要靈活應對。
對於我們這些經歷過多個經濟週期的老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汲取歷史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當下,密切關注就業數據和通脹走勢,適時調整政策,或許才是明智之舉。畢竟,經濟穩定和充分就業,才是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