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動Web3計劃:區塊鏈作爲基礎核心技術,開放數字資產應用

在全球數字化不斷加速和Web3概念興起的背景下,中國政府重申了對區塊鏈技術的戰略承諾。最近,北京的多個政府部門共同發布了《北京區塊鏈創新與應用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該文件定義了未來三年區塊鏈的研究、基礎設施和產業融合的路線圖。該計劃將區塊鏈技術定位爲"工業數字化的基礎核心技術",並顯著提及可能探索"數字資產"應用的信號,這在科技市場中引發了相當大的關注。

戰略設計:區塊鏈三年計劃

北京發布的行動計劃顯著超越了簡單的地方產業政策。它代表了區塊鏈技術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的明確舉措,融入了中國的數字化轉型和產業現代化。文件明確指出,區塊鏈構成了 "工業數字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具有 "提高數據可信度和優化流程效率" 的無與倫比的潛力。這一定位表明,區塊鏈不再被視爲簡單的新興技術,而是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關鍵組成部分。

該計劃的實施定於2025-2027年期間,旨在將北京打造成全球區塊鏈技術創新的標杆城市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領軍者。該計劃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管理委員會、網路空間管理局、政府數據辦公室、經濟和信息化辦公室及商務辦公室等多個高層政府部門共同發布,反映了部門間的協作決心和對這一倡議給予的高度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中國已經發布了《Web3創新與發展白皮書》,其中聲稱"Web3是未來互聯網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並承諾在2023年至2024年間每年投資至少1億人民幣以支持Web3技術創新。根據官方數據,中國已成功將超過50,000名開發者納入Web3生態系統,成爲在這方面的全球領導者。

技術框架:一條鏈,一張網,一個平台

行動計劃的核心概念圍繞着“一鏈、一網、一平台”的整體框架,旨在構建一個自主、可控、高效和協作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系統:

  • 一個鏈:強調構建一個 "下一代區塊鏈系統",技術先進,高度安全,性能卓越,具備低自主控制中國。這需要在密碼學、共識機制、智能合約、保密計算和分布式系統方面的基礎性進展。技術規範包括能夠處理每秒超過100,000筆交易,延遲低於500毫秒。

  • 一個網路:專注於未來大規模應用和數據交互的需求,計劃構建一個支持大規模節點訪問的網路基礎設施,具有分層架構和多鏈集成。該網路將結合強大的隱私保護能力、高效的跨鏈互操作性和動態網路能力。該計劃提出了具體的技術指標,以實現"千級別的可靠節點存儲"和"數萬級別的區塊鏈網路可靠互聯"。

  • 一個平台:建立一個通用的區塊鏈技術服務平台,集成基本功能,如可信數字身份管理、跨鏈數據目錄服務和標準化證據存儲服務。該平台旨在降低區塊鏈技術在各個行業應用的準入門檻,促進數據安全、可信共享和部門、行業及區域間的高效協作,目標是支持“數億數字身份的相互認可”。

實踐實施:五個優先領域

與一些優先考慮加密貨幣金融創新的國家不同,中國的區塊鏈戰略始終強調技術應用,以服務於實體經濟並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北京的行動計劃已確定五個關鍵應用領域,並計劃到2027年創建至少20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應用參考”案例:

  • 健康: 利用區塊鏈技術確保電子病歷、基因數據、醫療追溯及其他數據的真實性、不可篡改性和安全共享,提高醫療數據可信流通的效率和患者隱私保護水平。技術規格包括處理每日100,000條醫療記錄的能力,具備全面的可驗證性。

  • 教育: 將數據如學術證書、學分記錄和學習成果存儲在區塊鏈上,以實現對教育資格的可信驗證,打擊學術欺詐,促進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以及建立終身學習系統。

  • 金融服務: 在供應鏈金融、商業金融、資產數字化、跨境支付、保險索賠和數字合同中應用區塊鏈,以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透明度和安全性。技術標準包括能夠處理每秒超過10,000筆金融交易並具備完整可追溯性的系統。

  • 運輸: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安全共享和可靠交互的交通數據(,如車輛信息、道路狀況數據和運輸記錄),支持智能交通管理,優化物流效率,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 人工智能 (IA): 利用區塊鏈爲人工智能模型的訓練數據、算法版本和決策過程提供可靠的可追溯性和版權保護,提高人工智能系統的透明度、可解釋性和安全性,打擊數據偏見和算法濫用,促進"可信人工智能"的發展。

爲了支持這一雄心勃勃的實施計劃,文件強調了積極推動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性:

  • 硬件水平: 鼓勵自主知識產權的"區塊鏈芯片"的研究與開發,包括用於加速加密操作和共識過程的專用芯片,以及硬件安全模塊(HSM),以確保節點和數據的安全。

  • 軟件和網路層面: 加速國家區塊鏈主幹節點的建設和互聯,以形成一個覆蓋廣泛且性能可靠的基礎網路;積極發展私有計算技術(,例如零知識證明和安全多方計算);提升跨鏈技術的標準和協議,以促進不同區塊鏈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

重要信號:數字資產價值轉換

在中國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實施嚴格禁令的背景下,行動計劃中的聲明指出“數字資產的價值轉換能力將通過區塊鏈技術得到改善”,引起了業內專家的特別關注。這一表述被一些分析師解讀爲,盡管官方對“加密貨幣”的立場依然堅定,但在“區塊鏈”的應用層面,可能存在探索和應用合規且非投機性“數字資產”的空間,例如基於區塊鏈的數據資產、知識產權、數字證書等。

根據行業知識數據,中國目前在與區塊鏈相關的專利申請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在數字資產的基礎技術方面有大量註冊。這一位置反映了一種雙重策略:嚴格禁止加密貨幣,同時 intensively 發展用於受控數字資產應用的底層技術能力。

中國特色的區塊鏈之路

北京發布的區塊鏈行動計劃明確確認了中國"擁抱區塊鏈技術,同時排斥加密貨幣投機"的雙重政治方針。政府廣泛認識到區塊鏈技術在提高數據可信度、優化商業流程、促進跨機構合作和推動實體經濟方面的巨大潛力,將其提升至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和核心技術的戰略層面。

然而,當局對與區塊鏈技術相關的加密貨幣保持高度施壓的立場,嚴格防範可能產生的金融風險、洗錢風險和對貨幣主權的挑戰。中國的區塊鏈發展路徑展現出“自上而下”、“國家領導”、“強烈的應用導向”和“重視合規監管”等明顯特徵,與西方國家相對“自下而上”、“市場驅動”的“積極金融創新”和“漸進式監管探索”模型形成鮮明對比。

北京區塊鏈創新與應用發展行動計劃的發布,不僅僅是首都的區域性計劃,更是中國國家層面上將區塊鏈/Web3視爲“未來網路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的意願體現。這表明中國的區塊鏈發展正在從初期的探索階段加速向由政府主導的大規模系統性制度化發展新階段邁進。

盡管中國的加密貨幣空間仍然有限,但區塊鏈技術本身作爲推動數百個行業的基礎設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預計會看到更多創新應用的實現,區塊鏈將更深入地融入經濟和社會的運作中。如果在合規的前提下,探索“數字資產價值轉換”將開啓新的可能性,這將是一個值得持續關注的焦點。無論如何,中國在區塊鏈的道路上穩步前進,致力於建設具有其獨特特徵的數字強國。

EL-1.7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