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犯罪定罪路徑解析:從傳銷到詐騙的法律認定

robot
摘要生成中

涉虛擬貨幣案件中的司法定罪路徑探析

一、概述

近期,在整理研究涉虛擬貨幣類刑事判例時,發現司法機關在處理此類案件時存在一些"潛規則"或定罪尺度上的路徑依賴問題。本文將探討在一些常見的涉幣類犯罪中,司法實務是如何確定某行爲構成犯罪的。

涉虛擬貨幣傳銷及詐騙犯罪中,司法機關的定罪路徑分析

二、典型案例

2020年4月,浙江省高院對一起集資詐騙案作出判決。該案涉及發幣、宣傳推廣、營銷拉盤、ICO等多個業務模式。案件的特殊之處在於,被告人原本因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被判處緩刑,但後來被以集資詐騙罪改判無期徒刑。這一巨大的量刑差異引發了對傳銷犯罪和詐騙類犯罪定罪邏輯的思考。

三、涉幣類犯罪的法律認定

(一) 虛擬貨幣交易的合法性問題

自2017年9月國家七部委發布相關公告後,在中國境內進行代幣發行被視爲未經批準的非法公開融資行爲。即使是在境外平台發行的虛擬貨幣,由於缺乏國家認可和實際經濟價值,其本質仍被視爲虛擬概念。

(二) 常見涉幣類犯罪類型

主要包括詐騙類犯罪(如詐騙罪、合同詐騙罪、集資詐騙罪)、傳銷犯罪、開設賭場犯罪和非法經營罪等。

(三) 涉幣類犯罪的定罪邏輯

以傳銷犯罪和集資詐騙罪爲例:

  1. 傳銷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

    • 設置門檻吸收參與者
    • 以發展人員數量作爲返利依據
    • 組織需達到三個層級以上且人數超過三十人
    • 行爲人目的是騙取參與者財物
  2. 詐騙類犯罪的核心在於行爲人通過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來騙取財產。在虛擬貨幣詐騙案中,空氣幣常被用作詐騙工具。

在上述案例中,法院將傳銷犯罪改判爲集資詐騙罪的主要依據是:行爲人本質上實施了非法集資行爲,通過無實際價值的虛擬貨幣吸引投資,形成資金池,並將籌集資金用於個人消費和境外轉移,體現了集資詐騙的主觀故意。

涉虛擬貨幣傳銷及詐騙犯罪中,司法機關的定罪路徑分析

四、結語

盡管投資虛擬貨幣並未被明確禁止,但相關法律規定仍存在解釋空間。不同地區執法部門對於何種程度的行爲構成"破壞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可能存在理解差異。在當前監管環境下,參與虛擬貨幣相關活動仍需謹慎,以免觸犯法律紅線。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MetaMiseryvip
· 07-15 18:20
这官方定罪标准太混乱了吧
回復0
链游评鉴家vip
· 07-13 11:09
割韭菜和洗钱的终于有国法制裁了
回復0
巨鲸观察员vip
· 07-13 11:09
见多识广的密码市场形势分析专家,擅长从宏观角度洞悉市场
回復0
DeFi宝典vip
· 07-13 11:09
数据显示,近三季度虚拟资产诈骗案件同比上升42.6%,亟需完善司法认定标准
回復0
钱包被套到退休vip
· 07-13 11:03
一路坎坎坷坷还得继续冲啊
回復0
LiquidityHuntervip
· 07-13 10:50
法不责众 真要抓起来哪说理去
回復0
Degen Whisperervip
· 07-13 10:43
早说明白能避免多少踩坑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