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穩定幣之爭:金融巨頭布局與市場熱潮背後的主導權博弈
穩定幣爭議不斷,誰在主導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
在穩定幣快速發展但備受爭議的當下,真實趨勢往往被市場噪音所掩蓋。爲了揭示這一領域的真實脈絡,一檔英文視頻節目深入探討了穩定幣的全球動向。從某金融科技公司創始人認爲"穩定幣毫無意義",到多家科技巨頭大力投資穩定幣基礎設施;從電商平台集成穩定幣支付方案,到支付巨頭在多地申請穩定幣牌照。與此同時,一個比特幣側鏈項目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資金湧入。這究竟是曇花一現的投機行爲,還是新金融秩序的前兆?
本文將深入分析圍繞穩定幣的分歧:一方是金融科技巨頭的謹慎態度,另一方是Web3企業與用戶對數字美元的快速接納。這不僅涉及加密行業內部的路線之爭,更關乎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主導權的全球博弈。
對穩定幣的質疑
某金融科技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對穩定幣持強烈質疑態度。他認爲,在主要貨幣支付中,穩定幣不僅沒有降低成本,反而增加了交易費用,尤其是在鏈上交易和法幣兌換時,無法爲大規模B2B支付帶來實質性改善。
該創始人表示,金融科技領域通過構建專有銀行網路和外匯橋梁,已實現了近乎即時、低成本的跨境支付,穩定幣並未帶來顯著優勢。他認爲穩定幣在新興市場和無銀行帳戶人羣中可能有應用,但總體來看更多是"監管套利"而非真正利好最終用戶和企業。
機構的快速擁抱
與上述謹慎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批科技巨頭和機構卻在大力擁抱穩定幣:
某支付科技公司:收購錢包基礎設施初創公司和穩定幣基礎設施公司,致力於構建完整的穩定幣和加密錢包生態。該公司正在多個國家推出穩定幣產品,並計劃年底覆蓋其全部商戶。
美國存管信托與清算公司(DTCC):作爲美國幾乎所有證券交易的幕後清算機構,DTCC正在試點由美元支撐的穩定幣以實現結算現代化。這意味着從T+2到即時結算的潛力,邁出了將股票上鏈的第一步。
某歐洲銀行:推出符合MiCA規範、由紐約梅隆銀行托管的美元穩定幣,在以太坊和Solana鏈上發行,標志着歐洲傳統金融機構進入穩定幣領域。
某中國支付巨頭:正準備申請穩定幣發行牌照,目標覆蓋香港、新加坡、盧森堡等數字資產監管前沿區。作爲中國及海外極具影響力的支付公司,其穩定幣的上線將進一步推動跨境支付、資金管理與結算革新。
市場需求的爆發:Plasma案例
盡管部分金融科技創始人對穩定幣前景持保留態度,但市場上另一端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圖景:散戶投資者與新興鏈上的創新實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
Plasma近期舉辦的一場代幣相關活動中,其存款額度高達10億美元。據悉,此次活動吸引了約3000個錢包參與,兩次存款中位數分別爲24895美元和6939美元。其中58%的資金來自USDC,40%來自USDT。此外,有用戶爲了確保交易速度支付了高額手續費。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存款並非直接用於代幣銷售,而是爲未來的XPL代幣銷售獲得優先訪問權限。
此次活動的高參與度和快速售罄,可能與Plasma此前獲得的機構支持有關,但也有人認爲部分投資者可能對項目的實際情況存在誤解。盡管如此,業內人士對Plasma推出獨立鏈的必要性仍持觀望態度,認爲當前市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過熱炒作。
穩定幣的意義:爭奪金融基礎設施的控制權
當前,我們正見證着一場關於金融基礎設施未來的重要變革。盡管仍有傳統金融科技公司持懷疑態度,但越來越多的金融巨頭正在積極布局穩定幣領域。這不僅僅是一場關於加密貨幣的爭論,更是一場將決定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走向的關鍵之戰。在這場變革中,穩定幣正從一個備受爭議的概念,逐漸演變爲重塑全球支付體系的核心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