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資產上鏈,全球首發盡在 Gate!
Gate 攜手 @xStocksFi 與 @BackedFi,正式上線全球首個股票衍生品市場,開啓鏈上股票交易新紀元!
支持$TSLA, $NVDA, $CRCL, $AAPL 等熱門股票:
💥 可加槓杆、做多做空
💰 全USDT計價,輕鬆管理風險收益
🔒 實物資產 100% 抵押
🔁 多鏈流轉自由無阻
🌐 RWA × Web3,全新交互方式
CeFi 與 TradFi 的邊界,已經徹底打破。
了解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xStocksOnGate#
比特幣儲備公司的溢價迷局:資本槓杆與投資價值的博弈
比特幣儲備公司:高溢價背後的資本遊戲
比特幣儲備公司已成爲近期公開市場最受矚目的投資主題之一。盡管投資者有多種直接接觸比特幣的方式,但許多人仍選擇通過購買這類公司的股票來獲得比特幣敞口,即便其股價較比特幣淨資產值(NAV)存在明顯溢價。
這種溢價反映了公司股價與其每股比特幣持有價值之間的差額。例如,若某公司持有1億美元比特幣,有1000萬流通股,則每股比特幣NAV爲10美元。如果股價爲17.5美元,溢價率就是75%。在這個語境中,mNAV表示股價是比特幣NAV的倍數,而溢價率則是mNAV減1後的百分比。
槓杆效應與資本獲取能力
比特幣儲備公司股價溢價的主要原因可能在於它們能通過公開資本市場進行槓杆操作。這些公司可以發行債券和股票籌集資金來增持比特幣,本質上成爲了比特幣的高β代理工具,放大了對市場波動的敏感性。
最常用且有效的策略是"按市價發行"(ATM)股票增發計劃。該機制允許公司以當前股價逐步增發股票,對市場影響較小。當股價高於比特幣NAV時,通過ATM計劃募集的資金能購買更多比特幣,超過因增發導致的每股比特幣持有量稀釋,形成"每股比特幣持有量增值循環"。
某知名科技公司是這一策略的典型案例。自2020年以來,該公司通過可轉債發行和二次股權募資籌集了數十億美元。截至6月30日,該公司持有597,325枚比特幣,約佔流通量的2.84%。
這類融資工具僅適用於上市公司,使它們能持續增持比特幣。這不僅放大了比特幣敞口,還形成了復合敘事效應,每次成功募資與比特幣增持都強化了投資者信心。因此,購買這類公司股票的投資者不僅在買入比特幣,更是在買入"未來持續增持比特幣的能力"。
溢價幅度分析
部分比特幣儲備公司的NAV溢價率(截至6月30日;假設比特幣價格107,000美元):
盡管某知名科技公司的溢價率相對溫和,但Metaplanet和The Blockchain Group等小型公司的溢價率顯著更高。這些估值表明,市場定價已不僅反映比特幣本身的增長潛力,還包含了資本市場準入能力、投機空間和敘事價值的綜合考量。
比特幣收益率:溢價背後的關鍵指標
驅動這些公司股票溢價的核心指標之一是"比特幣收益率"。該指標衡量公司在特定時間段內每股比特幣持有量的增長,反映其利用募資能力增持比特幣的效率。Metaplanet以透明度見長,其官網提供實時比特幣數據看板,動態更新比特幣持倉、每股比特幣持有量及比特幣收益率。
Metaplanet公開了儲備金證明,而其他公司尚未採納這一做法。例如,某知名科技公司未採用任何鏈上驗證機制證明其比特幣持倉。該公司高管在一次大會上明確反對公開儲備證明,稱此舉會因安全風險成爲"糟糕的主意"。這一觀點存在爭議,因爲鏈上儲備證明只需公開公鑰或地址,而非私鑰或籤名數據,不會危及資產安全。
溢價消失的潛在影響
比特幣儲備公司的高估值至今存在於比特幣價格漲、散戶熱情高漲的牛市環境中。這一商業模式的前提是溢價持續存在。當股價跌至NAV時,股權稀釋將不再具有戰略意義,而變成價值榨取。這直指該模式的核心脆弱性,ATM股票增發計劃本質上依賴股價溢價。
該模式依賴一個自我強化的循環:股價溢價支持募資能力,募資用於增持比特幣,比特幣增持強化公司敘事,敘事價值維持股價溢價。若溢價消失,循環將被打破:融資成本上升,比特幣增持放緩,敘事價值弱化。
當前比特幣儲備公司仍享有資本市場準入優勢和投資者熱情,但其未來發展將取決於財務紀律、透明度以及"提升每股比特幣持有量"的能力。在牛市中賦予這些股票吸引力的"期權價值",可能在熊市中迅速轉化爲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