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玩#Future,明知道99%會輸,卻還是有人衝進去?

  1. 利用槓杆實現“巨額”盈利的能力 期貨市場允許使用財務槓杆,也就是說您只需抵押一小部分價值(margin)的頭寸,但可以控制的合約量卻是幾倍。例如: 以1:20的槓杆比率,只需100萬越南盾,您就可以開設2000萬越南盾的頭寸。一個5%的盈利訂單可以帶來100%的初始資本收益。 這個“少投入,大回報”的機會吸引了很多人只需幾次點擊就能“改變人生”。然而,相反的情況——血本無歸——也會很快發生,如果市場的走勢與預期相反。
  2. 幻想控制與過度自信 許多新交易者相信只需要: 學習(價格行爲、斐波那契等圖表分析技術……)追求一個具體的交易策略保持入/出單的紀律 則會進入1%獲勝者的行列。這個信念並非完全錯誤,但: 市場總是復雜多變,受到無數經濟、政治、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對自身能力的正確評估和風險管理常常被忽視。過度自信有時會變成冒失,缺乏明確的止損計劃。 結果是,不少人低估(風險,並高估)個人技能。
  3. 輪回 "補虧" 在一系列虧損的情況下,"必須挽回損失"的心理促使交易者繼續開設新的頭寸: 更高的槓杆 更大的交易量 他們希望一次成功的交易能夠“彌補”全部損失。但是: 急躁的心態使得決策越來越缺乏冷靜。關於時機的錯誤(入場點)常常重演。小額初始資金在幾次挽回後迅速“蒸發”。一旦深入其中,交易者將失去恢復的能力,導致帳戶爆倉。
  4. “沉迷”勝利的感覺和多巴胺 當你贏得一個期貨合約時,大腦會立即分泌多巴胺——這種物質帶來“快感”和滿足感。這個機制是相似的: 遊戲成癮:每一場勝利帶來興奮。賭博成癮:每一次贏錢都極具刺激性。 而且,無論虧損多少,交易者仍然想要再次“快樂”。在虧損後的沮喪感很快被重試的渴望所取代,導致持續的交易行爲,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5. 社交網絡的“輿論操控”力量 在 Facebook、YouTube、Telegram、TikTok 上...: KOLs通常只炫耀瞬間獲勝的訂單。用虛擬利潤的數據作爲例證,不提及追加保證金或帳戶爆倉。"私密羣體"不斷分享神奇的策略,營造出“每個人都可以富有”的信心。

與此同時,慘痛的失敗和帳戶爆倉的情況卻鮮有記錄。結果是新手們更加相信“魔法杖”,而沒有意識到其嚴酷的另一面。 📌 結論 期貨交易並不是大衆遊戲。這是一場嚴酷的心理戰和風險管理戰鬥: 如果不尊重槓杆,你很容易在一次小波動後被“甩出”。如果過高估計個人技能而忽視紀律,你將陷入幻覺的陷阱。如果讓情緒支配,你將永遠在贏家的邊緣。 未來沒有錯誤,錯誤完全在於參與者本身——如果你還沒有足夠的知識、技能和堅定的心理,最好還是先站在外面學習更多,然後再決定“冒大險”。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