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 (BTC) 價格面臨最大考驗 — 牛市會挺身而出嗎?

關鍵見解

  • 比特幣在從最近的下滑中恢復後,四月初經歷了波動。
  • 根據CryptoQuant的一份新報告,$84,000區間現在作爲比特幣的主要阻力區。
  • 比特幣在4月9日的持續反彈是在特朗普宣布的新關稅暫停90天期間進行的。
  • 盡管此次反彈在金融市場上受到了熱烈歡迎,但也引發了多頭陷阱的擔憂。
  • 根據QCP Capital,如果中國對特朗普的決定作出激烈反應,市場可能會面臨一個“經典的多頭陷阱”。

比特幣在第二季度開始時正處於另一個十字路口。

在經歷了最近的下滑後,這種加密貨幣在四月初的表現波動。

比特幣目前徘徊在$84,000的下方,雖然許多分析師對其長期價格表現持樂觀態度,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擔憂。

根據CryptoQuant分析師的見解,如果多頭未能進行有說服力的反彈,比特幣可能在未來幾周內停滯(或甚至再次崩潰)。

之前的支撐位現在作爲阻力位

根據CryptoQuant的一份新報告,$84,000區間現在作爲比特幣的主要阻力區。

如果多頭介入並突破這個上限,可能會打開進一步漲到96,000美元區間的門。

然而,如果多頭未能掌控局面,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另一輪急劇下跌。

根據CryptoQuant的說法,某些價格水平曾在比特幣牛市期間充當主要支撐區。

然而,這些區域現在作爲阻力。換句話說,除非動能回到漲,否則這些區域可能會阻止該加密貨幣進一步漲。

“在過去的熊市周期中情況就是這樣,”報告解釋道。

截至4月10日,比特幣的交易價格已接近$80,000區間,較前一天的$83,000區間下跌約3.5%。

在2月初經歷了一次急劇下跌後,3月再次出現下滑,這主要是由於美國及其關稅帶來的貿易不確定性。

比特幣的價格從4月1日的高點$85,000降至4月8日的低點約$76,000。

關稅暫停的短暫反彈

比特幣在4月9日的持續回升是在特朗普宣布的新關稅暫停90天期間進行的。

有趣的是,此次暫停使中國豁免,其利率則增加到約125%。

這一決定引發了金融市場的反彈,比特幣價格漲約9%,接近83,000美元的水平。

傳統市場也隨之而動,標準普爾指數創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第三大日漲幅。

納斯達克100指數本身漲超過12%。

雖然這一漲勢在金融市場上受到熱烈歡迎,但它也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

這是一個轉折點還是另一個牛市陷阱?

比特幣仍然受到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恐慌等其他宏觀經濟因素的壓力。

比特幣與科技股的相關性日益增強,使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受到市場整體衝擊的影響。

如果通貨膨脹開始加速,而中央銀行再次收緊貨幣政策,投資者可能會急於撤出風險資產市場,從而引發另一次價格下跌。

關注的技術水平

從技術角度來看,比特幣現在必須重新奪回幾個價格區間,以維持其持續的看漲趨勢。

首先,它的365日移動平均線目前約爲76,000美元,使這個價格水平非常重要。

如果出現下跌,Bitcoin可能面臨引發完整熊市的嚴重風險。

200日移動平均線大約爲$87,000,是中期看漲動能的目標。

最終,111天的移動平均線和短期持有者的成本基礎在大約$93k處重合,重新奪回這一區域可能是比特幣復蘇的最終信號。

根據Glassnode最近的更新,如果比特幣無法維持在365日均線之上,預計將跌向71,000美元。

作爲中期下跌的最壞情況,比特幣可能正在朝着其接近$65,000的真實市場均值前進。

中國因素

雖然特朗普的關稅暫停給市場帶來了一些緩解,但中國的情況仍然很嚴峻。

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上調導致中國於4月10日起對美國商品宣布84%的報復性關稅。

根據QCP Capital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這種升級可能會扭轉近期的反彈,如果中國採取激進的回應,市場可能面臨一個“經典的牛市陷阱。”

90天寬限期之後緊張局勢是否會緩和還有待觀察。

然而,這將對比特幣產生重大影響,關於接下來是復蘇還是再次崩潰的預期。

一方面,流動性增加和科技股表現強勁可能會推動比特幣突破96,000美元,隨後達到130,000美元以上的新高。

另一方面,如果事情從這裏向錯誤的方向升級,可能會將比特幣推低到76,000美元以下,甚至更糟。

目前,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84,000上,看比特幣是否真的能夠突破。

免責聲明:Voice of Crypto旨在提供準確和最新的信息,但對任何遺漏的事實或不準確信息不承擔責任。加密貨幣是高度波動的金融資產,因此請進行研究並自行做出財務決策。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