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do Global Markets 只是開始,還是市場結構的分水嶺?

撰文:Tia,Techub News

9 月3 日,Ondo Finance 正式上線 Ondo Global Markets,在以太坊上發行首批 100 多種代幣化美股和 ETF,並計劃在年內擴展到 1000 多種資產(面向非美/非英合格用戶)。產品由受監管券商托管底層證券,代幣在鏈上可即時轉移並兼容 DeFi。這不僅是 Ondo 在 RWA 賽道的又一次重大動作,更是幣股時代開啓的標志性事件。

爲什麼這次與早期「合成股」不同?

把股票「搬上鏈」可以有很多實現方式,但真正決定其實用性與合規性的核心,在於法律關係和資產支持鏈路的設計。

與早期僅依賴衍生品價格跟蹤的「合成股」不同,Ondo 採用了一套更接近傳統金融架構的模式。首先,底層證券並非停留在「影子合約」層面,而是由受監管的券商或托管機構實際持有,鏈上代幣通過 mint 與 burn 機制與這些資產實現 1:1 錨定,從而在理論上保證贖回權的存在。

其次,這一架構要求建立合規且高效的清算與交割通道,使代幣持有人在提出贖回請求時,能夠通過 KYC、合規審查與登記過戶等流程,換回真實股票或現金。贖回機制的順暢與否,將直接影響代幣市場價格與標的資產之間的價差能否及時抹平。

此外,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同股同權」,代幣化證券還需承載分紅、拆股、投票等公司行爲,將傳統權益分配與鏈上身分映射打通。然而,這一環節涉及法律確認與登記體系的復雜銜接,仍需通過受托實體或中介安排加以落實。

在技術與合規之間,也存在天然的張力:代幣化證券具備與 DeFi 協議無縫組合的潛力,但現實中往往會受到白名單、轉讓限制或地理封鎖等合規約束。Ondo 當前選擇的路徑(例如 Ondo 現在不向美、英用戶開放),是在保持合法性的前提下逐步探索鏈上可組合性,爲未來更開放的資本市場預留空間。

這會如何重塑加密金融版圖?

首先,資產配置的範式正在發生改變。過去,鏈上資產主要圍繞 BTC、ETH 和穩定幣運轉,如今代幣化股票、ETF 和已經快速增長的代幣化國債、貨幣基金一起,把「股票-債券-加密」的混合組合搬到了鏈上。對於機構和長線資金來說,這意味着跨市場配置的摩擦被顯著降低;對於 DeFi 協議來說,更多樣的抵押品和更穩健的利率錨隨之出現。數據顯示,2025 年 RWA 市場規模已達數十億美元,國債和貨幣基金類產品率先被主流接納爲抵押品,這一趨勢或將延伸到股票代幣。

其次,流動性和做市邏輯也將被重塑。鏈上市場 24/7 不間斷,而傳統股市依舊遵循每日收盤與 T+ 結算,這種“時間差”必然帶來摩擦:鏈上代幣化股票的價格可能提前反映夜間事件或全球情緒,而當傳統市場開盤時,價格差距又需要迅速回補。這迫使做市商開發跨時區、跨市場的套利與對沖工具,技術和資金門檻都極高,類似早期跨市場套利的演進路徑。

抵押品維度的拓展將爲衍生品和借貸市場注入新動力。以 BlackRock 的 BUIDL 爲代表的代幣化國債已經被加密交易所接受爲保證金,如果未來股票代幣也能進入保證金池,它們將被用於回購、借貸、期貨保證金乃至清算,真正嵌入全球金融基礎設施。這意味着衍生品市場可能迎來一批以「代幣化實物」爲抵押的新合約,在降低對手風險的同時,也把傳統市場的波動性帶到鏈上。

不過,合規仍是決定性因素。Ondo 暫未面向美國和英國用戶,折射出監管態度的分化。歐盟、香港和新加坡等相對開放的地區,可能成爲代幣化證券的首批流動性中心,帶來典型的“監管套利”與流動性地域集中現象。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真正的贏家或許並非單一平台,而是整條產業鏈。券商與托管機構將負責底層證券的持有與贖回;做市商和量化機構會在跨市場套利與風險對沖中發揮作用;清算與結算服務商需要把鏈上交易與傳統清算所對接;錢包和 KYC 提供商則要在合規與用戶體驗之間找到平衡。

小結

代幣化股票的意義已不只是把「舊酒裝進新瓶」,而是在加密金融和傳統金融之間開闢出一個新的中間地帶。如果國債的代幣化是一個「試水」,那麼股票代幣化則更像是一場「實戰演習」——它可能讓 DeFi 的資產基礎徹底擴展,讓加密世界與華爾街之間的邊界開始模糊。

ONDO0.1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