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樓老韮
《我給十二歲的兒子講中國的歷史:兩千年的制度邏輯》在中國的兒童讀物中,最暢銷的一本書叫《上下五千年》。但兒子,那不是真正的歷史邏輯,只是文明的童話。中國真正成形的歷史,不是五千年,而是兩千年。兩千年來,王朝更替無數,制度卻幾乎沒變。每個皇帝登基,都要面對同一道題:先打天下,再守天下。打天下靠刀,守天下靠法。於是法律只抓兩件事:不要亂,不要反。天下太平,從此變成“天下太平靜”。皇權的核心是不信任,所以權力層層制衡,卻永遠向上集中;文化成了馴化的工具,“仁義禮智信”最後只剩“禮”,聽話的藝術;官僚體系只向上負責,不對下負責,百姓只是制度穩定的代價。經濟邏輯同樣一以貫之:國家要富,百姓不能太富。史書裡寫滿帝王的成功史,沒寫進去的,是百姓的生存史。每個王朝都能“穩很久”,然後“崩得快”。因為制度能維穩,卻不能自我修復。它害怕的,從來不是反抗,而是提問。歷史既不是憤怒,也不是崇拜,而是看清真相。當你有勇氣去提問的那一刻,你才真正從歷史裡走了出來。
一、打天下與守天下
每一個王朝的起點,都一樣:打天下靠暴力,守天下靠秩序。暴力征服天下,法律穩住天下。法律的核心目標只有兩條:不要亂,不要反。其他的,都不重要。於是,秦朝成了一個樣板:父子互相舉報,鄰里互相盯防。百姓知道,沉默才是活命的禮法。天下太平,從此變成——天下太平靜。秦亡了,但那套馭民術卻活了下來。從此,歷朝歷代都在反覆練習這門技術:如何讓
查看原文一、打天下與守天下
每一個王朝的起點,都一樣:打天下靠暴力,守天下靠秩序。暴力征服天下,法律穩住天下。法律的核心目標只有兩條:不要亂,不要反。其他的,都不重要。於是,秦朝成了一個樣板:父子互相舉報,鄰里互相盯防。百姓知道,沉默才是活命的禮法。天下太平,從此變成——天下太平靜。秦亡了,但那套馭民術卻活了下來。從此,歷朝歷代都在反覆練習這門技術:如何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