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3000万纪念】晒出我的Gate时刻,解锁限量好礼!
Gate用户突破3000万!这不仅是数字,更是我们共同的故事。
还记得第一次开通账号的激动,抢购成功的喜悦,或陪伴你的Gate周边吗?
📸 参与 #我的Gate时刻# ,在Gate广场晒出你的故事,一起见证下一个3000万!
✅ 参与方式:
1️⃣ 带话题 #我的Gate时刻# ,发布包含Gate元素的照片或视频
2️⃣ 搭配你的Gate故事、祝福或感言更佳
3️⃣ 分享至Twitter(X)可参与浏览量前10额外奖励
推特回链请填表单: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2
🎁 独家奖励:
🏆 创意大奖(3名):Gate × F1红牛联名赛车模型一辆
👕 共创纪念奖(10名): 国际米兰同款球员卫衣
🥇 参与奖(50名):Gate 品牌抱枕
📣 分享奖(10名):Twitter前10浏览量,送Gate × 国米小夜灯!
*海外用户红牛联名赛车折合为 $200 合约体验券,国米同款球衣折合为 $50 合约体验券,国米小夜灯折合为 $30 合约体验券,品牌抱枕折合为 $20 合约体验券发放
🧠 创意提示:不限元素内容风格,晒图带有如Gate logo、Gate色彩、周边产品、GT图案、活动纪念品、活动现场图等均可参与!
活动截止于7月25日 24:00 UTC+8
3
南塘DAO实践探索:乡建与Web3交融的挑战与机遇
南塘DAO记事(下篇)
走出一条路来
南塘DAO的故事仍在继续,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一切仍在不断发展。社区通过试错摸索前进,在变革中探索新的可能性。部分核心成员已前往成都市蒲江县箭塔村,开启新项目,试图找到"乡建与Web3"的真正交汇点,构建"乡村创业DAO"。同时,跳选择留在南塘本地,提出了"把日子过好"的倡议,通过组织本地年轻人开展区块链共学、乐队活动等,持续深耕社区。一方向外探索,一方扎根本地,两种路径并行发展。开辟新路总是充满艰辛,但正如那句话所说:"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却在不断前行。"南塘DAO的乐观者们,正用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
吸纳更多专业人才
人才是任何组织发展的基石。Cikey反思认为,南塘DAO创立初期未能有效吸引"真正懂得区块链和Web3的人才",加之早期成员普遍缺乏成熟的乡村建设经验,社区在探索中走了不少弯路。好在社区已意识到这一短板,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目前,南塘DAO计划邀请行业资深专家,组建"南塘DAO治理指导小组",为内部争议提供专业调解,为每季度的战略方向输出系统性建议。此外,通过"乡建Web3双边启蒙计划",社区成员多次参与国内外Web3活动,并走进高校进行宣讲,不仅提升了自身专业素养,还吸引了更多对Web3和乡建充满热情的专业人士加入。这种双向互动为人才招募开辟了新局面。令人振奋的是,新成员正不断加入,为社区注入新的活力。他们中有擅长艺术创作的,能为乡村文化活动增添创意;有精通品牌推广的,为南塘DAO的对外传播提供支持;还有在组织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为社区治理机制的优化贡献智慧。这些新成员不仅带来了专业技能,更为南塘DAO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更多可能性。
面向世界,汲取经验
乡村的真实需求是什么?Web3能否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DAO如何落地不仅是南塘的课题,更是全球共同的挑战。南塘DAO曾调研多个国际DAO案例,其中不乏与乡村建设密切相关的启示。例如,日本山古志村在应对地震后重建及人口老龄化难题时,推出了以当地特产"锦鲤"为核心的"Nishikigoi NFT",并将NFT持有者视为"数字村民"。由此形成的DAO社区吸引了全球超过1750名成员,募集资金以支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尽管这一模式未采用智能合约或链上资金库等典型DAO元素,却切实解决了当地问题。山古志村的经验对南塘DAO颇具启发。近期,山古志村进一步提出了"双层DAO驱动的治理革命"设想:以山谷志DAO为载体,实现实体村民与数字村民的共治,通过Snapshot投票决策;同时以世话人DAO为平台,促进跨地域协作(如椎叶村、天龙峡),构建"LocalDAO网络"。这一模式与南塘DAO当前的发展路径有异曲同工之妙,应当能够为其提供宝贵的参考。
另一个相关的案例是CabinDAO - 一个致力于通过社区协作和技术创新构建网络城市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其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2020-2021年的创作者时代,建立"Creator Cabins"作为资助创作者驻地项目;2021-2022年,随着DAO蓬勃发展,Cabin也开始进入DAO服务商阶段,期间社区打造了众多DAO媒体品牌,开发了面向网络社群的链上和实体护照系统等DAO工具;2022-2023年随着加密市场的动荡,社区开始大幅缩减DAO团队,并专注于为数字游民打造自然社区和构建全球共居网络;2024年初开始,团队的关键词变成"家庭社区",团队决定与在地社区建立更深层次连接,他们发起邻里加速计划,提出建立一个住在朋友附近并共同养育孩子的社区。
值得借鉴和反思的是,经过几年持续探索后,Cabin团队认为其更适合作为松散的社区网络存在,而非初创公司或DAO。2025年5月8日,Cabin官方宣布解散,决定放弃DAO拨款和商业化项目,转向纯粹的社区驱动网络。这一决定源于对创业、DAO和社区网络不同模式的反思:"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公司最适合小型专注的团队,能够快速转型,寻找短期内财务可行的高速增长商业机会。DAO最适合作为一种可信的中立治理机制,用于从现有的现金流协议中分配生态系统拨款。社区驱动的网络最适合充当松散的连接组织,让许多人能够独立探索相邻的路径,构建他们认为最有趣和最有价值的东西。"对于乡建DAO的实践者而言,如何在乡村社区中找到DAO的定位,DAO能给在地社区带来什么价值,无疑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命题。
深入本土,寻找优势
在向全球先行者学习的同时,如何扎根本土需基于当地实际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南塘DAO需全面评估当地的经济、人力、精神文化、政治、社会资本、区位及自然环境等资源,以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与行动纲领。
南塘村素以民主治理的历史经验著称,社会的关注度是这片土地最大的优势。回顾南塘的历史,可以发现这里追求民主和权利的渴望从未停止,其重要的历史节点始终与大时代环境中的先进组织理念同频共振 - 1990末到2000初,公民运动风起云涌,维权律师运动和环保运动开始兴起,公民得以通过法律途径和集体行动维护自身权益。而南塘也开始组织农民维权抗争,推行基层选举和实行村民自治。2003-2004年开始,农民组织化的目标逐渐从维权转向建设。如杨云标所述:"以前我们是从有对抗色彩的角度去维权,建立合作社之后,我们的日常工作是用生计发展,文化建设,乡村自治的建设去维权。"后来,其又在农民组织化过程中借鉴西方文明,引入议事规则,实现了先进治理理念的本土化(2008年),这一阶段村里的经济文化事业取得较快发展。杨云标曾在乡建对谈中指出:"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产业振兴、组织振兴,而是一定要回到'人的振兴',要思考怎么样让人活得有微笑、有尊严。"如今,南塘DAO的成立延续了组织化创新的传统,标志着乡土伦理与现代文明融合的最新尝试。
从维权组织到议事规则、从合作社到南塘DAO,过去30年里南塘尝试了不同的民主治理方式。然而,需要意识到,无论组织形式如何创新,关键在于是否聚焦于"人的链接",是否解决了当地农民的根本需要。值得欣慰的是,过去和正在进行的的种种尝试已然产生了不错的"链接"效应,DAO成员与合作社成员共居、共学一段时间后,一些美妙的化学反应正在悄然发生着。在地考察时,我观察到当地年轻人在面对集体做饭的分工难题时,主动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通过"动议"与"复议"高效协商并形成分工共识。我也感受到在地青年平权意识的萌芽,他们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共同思考在地工作、生活等事务中存在的决策不够透明、权责不够清晰、规则不够明确等问题。这种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的萌芽,将会是南塘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在另一边,合作社也在拓宽思路,计划着手打造服务数字游民的"第三空间",以连接更广泛的年轻群体。在看见彼此的需求的基础上,用一种彼此尊重的方式做事,也许会是这片土地上生发出新可能性的动力源泉。
写在最后
尽管存在冲突,乡建与Web3的交融前景可期。经过时间与实践的洗礼,双方有望在冲突中磨合出共识,形成兼顾个体自治与集体协作的治理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南塘DAO在推广Web3的技术和治理模式的同时,更需植根于乡村的文化土壤和村民的切身利益,着眼于解决乡村最根本的需求,让新的数字技术真正触及乡村社会的灵魂。
如何看待DAO在乡村的探索?
乡建与DAO宛如两个原本相切的圆:乡建承载着复兴乡村的实践与情怀,DAO则以去中心化的技术理念重塑信任与协作机制。近年来,这两个领域开始交汇,吸引了投身乡村的Web3从业者与渴望拥抱新技术的乡建人士。然而,由于接触时间短暂、价值观与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一交集内部难免产生摩擦,既有去中心化自治逻辑与乡村集体主义文化的碰撞,也有外来理念与本土传统的磨合。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DAO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如何找到自身在乡村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范围与能力边界?以南塘DAO的实践为例,如果南塘豆的发行仅是对传统乡村治理积分体系(如工分制)的数字化复刻,而其可用性、易用性甚至难以超越其他既有的"另类货币";如果基于代币的投票只是换到Web3数字平台的直接民主,却将村民实质性地排斥在民主决策流程之外,我们又能期待这种所谓的组织"创新"给乡村社会带来多少变化?这些问题虽以南塘DAO为具体载体,实则是对于未来所有乡建DAO或类似组织的普遍拷问。
此外,必须承认的是,DAO并非解决所有组织治理问题的终极答案。任何组织设计都并非完美,治理过程中的权衡与抉择才是组织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关键。不同组织形态各有利弊,彼此之间是共存关系而非相互取代。如果将去中心化和自治程度视作光谱,历史上的各类组织,以及同一组织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处于这一光谱的不同位置上。很多DAO的失败都是源于缺少对这个问题的充分认识,想做商业项目,发现还是用比较中心化的方式更好。想用DAO的方式分配资金,但往往大多数人也不是受益者,而且经济收益往往会被少数人垄断。而一些专注于建设社区网络的DAO在运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好像也找不到DAO的位置。一个生动的例子是,Uniswap基金会在一次投票时,决定为Uniswap v4和Unichain提供1.65亿美元的流动性挖矿奖励,引发了DAO内部的愤怒。成员质疑为什么基金会要出钱,而Uniswap Labs (中心化实体) 却从前端费用中赚取数百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