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侦探:揭秘关税的真正影响

中级5/20/2025, 2:14:40 AM
文章深入探讨关税对市场和经济的真正影响,并揭示关税政策背后的复杂经济学原理,文中透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经济模型,解释了关税对价格、企业成本和消费者影响。

这两天踏空的买飞的错过的看不懂市场的小伙伴看过来。 在分析市场何去何从的时候,“关税”和“贸易”好像成为了现在博主口中的流行词,但真相是,很多有关关税的解读是不准确的,本文就从严谨的经济学出发,带大家看看关税的真正影响,不再被牵着鼻子走吧!同时,也帮助大家对市场目前到了哪个阶段形成一些系统看法。

这篇文章是我至今长文里数据最严谨, 学术含量最多的一篇。 我们将深入研究2018年关税战带来的启示,当中会涉及到不少经济学知识。

我知道,有一个说法是当你多用一个公式,你就会少30%的读者,但请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我一定会用人话给你们解释清楚,不理解经济学公式没有一点问题,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专注于逻辑,大家理解逻辑之后,至少可以出去装逼。

真相 1 , 粘粘的价格:the Sticky prices

说到关税,很多博主马上就会开始分析什么通胀加剧物价上升,但懂王前两天发布会上却说,“石油和能源价格下跌,几乎所有的成本价格(食品杂货和 [鸡蛋])都下降了,几乎没有通货膨胀”

这是怎么回事,加了关税不应该有价格通胀吗?难道他是个纯神经病? 又或是我们的分析有一点差错呢?

答案是两者都有,川普确实是个精神老登, 但真相是,关税并不会马上反映在物价上面,相反,在短期内,价格是粘粘的。

我们看到上面这张图,这张图代表着在关税前后400天内商品的价格变化,左边的是绝对价格走势,右边的是这个商品每年的通胀率。通胀率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商品年化涨或者跌了多少钱。 非常反直觉,在关税加征后几乎100天内,价格基本上没怎么变化。 当我们考虑关税前后的价格自然波动率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得出,关税加征后一年内,大多数商品价格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这就是价格的 stickiness。 首先, 物价传导是需要时间的(其实关税有三个阶段,我们现在是在第二阶段,下一节会详细说)。其次,当一个产品价格上涨的时候,另外一些商品的价格不一定会成比例的一同上涨, 这就造成了一种相对价格扭曲。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解释特朗普的说法了:由于市场经济当中价格传导的问题,美国民众所感受到的物价确实没有非常大幅度的上涨, 虽然肯定谈不上回落。 那么加这么多的关税都落到谁的头上了呢?我们看下一个真相

真相 2, 企业压力: a Squid Game

关税对全球经济是有破坏性的,这一点我们第三章会详细证明。但这个关税就像一个鱿鱼游戏,有人先死,有人后死,有人挺到游戏时间结束获得胜利。 而2025年鱿鱼游戏特别版当中,第一个死的人,又是非常出人意料的,是美国自己的企业。 所以川普是个很人啊,很起来连自己都打。

又是一张很专业的表,但是不要害怕亲亲,有我在,没意外。我们只需要看两个东西, 大家看到(1)和(2)这两列。 这个表是关税后以下五个数据的变化情况。(1)代表关税后,外国出口商出口给美国的价格变化情况。(2) 代表关税后,美国公司进口外国商品的数量情况。 下面第一排数据,(就是一堆负号然后数字后面还有*的那一排), 代表了具体的变化值。

非常反直觉的一点,我们发现,中国出口商出口给美国的出口价格变化其实非常小。 用人话说是什么呢?就是美国加了关税,但是中国人卖给他们的价格并没有降价。 再推理一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美国企业几乎独自承担了关税成本。 本来是想收中国人的税钱,结果打到了美国企业自己头上,你说川普狠不狠? 那被关税打了美国企业有什么反应呢?那当然是很痛啊,所以我们看到第(2)栏, 美国企业进口的数量就减少了。

上面是个更直观的图,加征关税过后美国企业的进口价格, 那些不同的红色虚线代表不同日期后的价格变化。 终究是美国企业承担了一切。

好的,说了要给大家讲一讲关税三阶段, 以下内容参考自花旗银行的一份研报。

关税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抢跑阶段,意思就是在关税生效之前,企业会大量的进口囤货, 来避免关税生效之后的价格上涨。 恰好有个图我就放在下面了,黑色竖线之间的就是关税开始前,企业反而增加进口

第二个阶段是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端承压。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我们经济学学的供需关系和中期平衡( Equilbrium, 有没有勾起你的回忆留子们)其实在当代社会有一个很强的前提,也就是企业要能活着见到涨价那一天, 实际上透过在中间品的关税课征(例如机器设备, 零件等) , 可能企业还没涨价前就遇到了成本无法负担, 无法进货和出货等情况,也可以说是资金链, 流动性的风险, 然后他就寄掉啦,死在黎明之前。 我们在上面说的企业端成本增加就是指这个风险。

这个阶段才是我们现在最应该担心的,企业危机。

第三个阶段是消费者成本增加。此时拿出宏观经济质能转换方程式:PQ=MV

P 是指价格,Q 是数量,M 是货币,V 是流速。 大家记住这个等式了吗?好,记住了的话就可以忘掉他了。 我们只需要理解一个事情,就是关税政策在经历过前两个阶段之后才会开始重塑价格和数量的供求关系,同时货币和流速也会影响他。 这个重塑阶段叫做基期效应, 这个词可以记一下,以后出去见到妹妹能装逼对吧。而基期效应前期,就是我们说的第二阶段, 通缩螺旋当中企业的成本利润大危机。 这个阶段后其实也有很危险的恢复危机,资金流和强度跟不上的企业会被强劲增长的同行排挤掉, 这个我们按下不表,下次有缘再谈。

最后我为什么说第二阶段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个人估计,按照现在美联储的表态第,二阶段后,他们可能就会出手。现在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劳动力市场, 第一章给大家说了物价指数有一些滞后性,劳动力市场如果显示进入了衰退期的话,他们是会出手的,所以可能熬不到第三阶段就开始反弹了。

这部分就是本篇文章最重要的take,第 3 点 我们简单给大家说一个防身术,谈一谈关税与经济的原理,不要被别人装到了, 不允许我的粉丝被别人乱秀一脸。

真相 3,输家赢家:yes, no, debatable?

关税是一定会对经济带来损害的。这句话对吗?下次你见到哪个好像很懂宏观经济的人你就去问他这句话,你就问他从纯理论上来说,是不是一个国家加关税一定会对经济造成损害?如果他回答一定是的,那么说明这个人可能只有一些道听途说的学问,如果他给你分析写了一坨你也听不懂的东西,那可能是遇到真懂得了。

上面这个表很专业, 但是我不想用这个表来恶心大家,毕竟你们可能已经没在读大学了,我干嘛要把你们拖回这个可怕的地方呢? 所以我这段会简单介绍一下参数,有兴趣来看,没兴趣的可以跳到下一段。 在你跳走之前,简单地记下,这种表代表了关税之前和关税之后总经济效益的变化。D是需求 S 是供给,S是原有供给,S(1+一个希腊字母)是加了关税的等价供给,P0 是 没有关税的供需平衡价格,P1是加了关税的实际供需平衡价格,P1是 加了关税与实际供给平衡需求下,对应的原供给曲线下的价格, 你一定没有听懂,但是你记这个,p1-p1就是关税加了多少钱。 这种曲线的面积代表 total surplus,A+C 是关税给政府带来的收入,A + B是国内消费者的损失,C-B就是这个国家获得的净利益。 好了,能读到这里的都是神人。

总结来了,一个国家关税获利是正是负,主要看C和B两块面积的大小。 直接结论是,当外国出口供给是弹性供给的时候, 对国内来说会是净损失, 反之有可能是净收益。再分析下去粉丝真的要走光了。最后就这一句话,一个国家加关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看情况, 但是在现代世界里基本上都是受损的。

讲这么久终于把美国情况讲完了,那对于被征收关税的国家什么情况呢?

当然也是有坏处的,但是我不做太多的分析,这篇已经够长了,唯一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对于中国而言,很多数据是不真实的,中国应该只有海关口那边数据相对有用些,因为他和国家统计局是独立的, 其他数据都可能有水分, 其实包括世界上其他国家由于一些系统性问题,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得到真实的数据,那怎么办呢?经济学人会找一些牛逼的方式。 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以后出去可以装逼。

这个黑黑的图是2018年苏州市夜晚照明亮度的卫星拍摄图。 是的,经济学家通过夜晚苏州各个区域照明亮度,推算出了苏州的生产量和需求量的变化情况。 明显的看到2019年科技产业园区和工业区的亮度比2018年要弱,这就说明加了关税之后,国内的实际生产也受到了影响。

回答我们最开始哪个问题,谁是输家谁是赢家? 答案是,总体来看,短期来看,都没什么好结果。长期来说,局部来说的话需要另做分析。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看到这里, 文章参考了挺多研报和论文, 大家能读完说明非常的有耐心,跳着看也没关系,我始终是认为逻辑比数字更重要。 最关键的是,读完这篇我们就知道一些反直觉的关税真相, 见到纷繁复杂的宏观市场资讯心里也能大概有一个谱, 我可不会让我亲爱的粉丝们被别人乱秀一脸。

真実はいつもひとつ!

但对市场而言,真相不止一个

又或者

市场的真相,从未存在过

好啦,接下来两周真的真的有非常多考试要应付, 可能会慢慢写一些东西。

我是Dave,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一键三连点赞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Dave.bc1q.𝟎𝐱𝐔],著作权归属原作者 [@0xDave852],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 由Gate Learn 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市场侦探:揭秘关税的真正影响

中级5/20/2025, 2:14:40 AM
文章深入探讨关税对市场和经济的真正影响,并揭示关税政策背后的复杂经济学原理,文中透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经济模型,解释了关税对价格、企业成本和消费者影响。

这两天踏空的买飞的错过的看不懂市场的小伙伴看过来。 在分析市场何去何从的时候,“关税”和“贸易”好像成为了现在博主口中的流行词,但真相是,很多有关关税的解读是不准确的,本文就从严谨的经济学出发,带大家看看关税的真正影响,不再被牵着鼻子走吧!同时,也帮助大家对市场目前到了哪个阶段形成一些系统看法。

这篇文章是我至今长文里数据最严谨, 学术含量最多的一篇。 我们将深入研究2018年关税战带来的启示,当中会涉及到不少经济学知识。

我知道,有一个说法是当你多用一个公式,你就会少30%的读者,但请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我一定会用人话给你们解释清楚,不理解经济学公式没有一点问题,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专注于逻辑,大家理解逻辑之后,至少可以出去装逼。

真相 1 , 粘粘的价格:the Sticky prices

说到关税,很多博主马上就会开始分析什么通胀加剧物价上升,但懂王前两天发布会上却说,“石油和能源价格下跌,几乎所有的成本价格(食品杂货和 [鸡蛋])都下降了,几乎没有通货膨胀”

这是怎么回事,加了关税不应该有价格通胀吗?难道他是个纯神经病? 又或是我们的分析有一点差错呢?

答案是两者都有,川普确实是个精神老登, 但真相是,关税并不会马上反映在物价上面,相反,在短期内,价格是粘粘的。

我们看到上面这张图,这张图代表着在关税前后400天内商品的价格变化,左边的是绝对价格走势,右边的是这个商品每年的通胀率。通胀率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商品年化涨或者跌了多少钱。 非常反直觉,在关税加征后几乎100天内,价格基本上没怎么变化。 当我们考虑关税前后的价格自然波动率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得出,关税加征后一年内,大多数商品价格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这就是价格的 stickiness。 首先, 物价传导是需要时间的(其实关税有三个阶段,我们现在是在第二阶段,下一节会详细说)。其次,当一个产品价格上涨的时候,另外一些商品的价格不一定会成比例的一同上涨, 这就造成了一种相对价格扭曲。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解释特朗普的说法了:由于市场经济当中价格传导的问题,美国民众所感受到的物价确实没有非常大幅度的上涨, 虽然肯定谈不上回落。 那么加这么多的关税都落到谁的头上了呢?我们看下一个真相

真相 2, 企业压力: a Squid Game

关税对全球经济是有破坏性的,这一点我们第三章会详细证明。但这个关税就像一个鱿鱼游戏,有人先死,有人后死,有人挺到游戏时间结束获得胜利。 而2025年鱿鱼游戏特别版当中,第一个死的人,又是非常出人意料的,是美国自己的企业。 所以川普是个很人啊,很起来连自己都打。

又是一张很专业的表,但是不要害怕亲亲,有我在,没意外。我们只需要看两个东西, 大家看到(1)和(2)这两列。 这个表是关税后以下五个数据的变化情况。(1)代表关税后,外国出口商出口给美国的价格变化情况。(2) 代表关税后,美国公司进口外国商品的数量情况。 下面第一排数据,(就是一堆负号然后数字后面还有*的那一排), 代表了具体的变化值。

非常反直觉的一点,我们发现,中国出口商出口给美国的出口价格变化其实非常小。 用人话说是什么呢?就是美国加了关税,但是中国人卖给他们的价格并没有降价。 再推理一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美国企业几乎独自承担了关税成本。 本来是想收中国人的税钱,结果打到了美国企业自己头上,你说川普狠不狠? 那被关税打了美国企业有什么反应呢?那当然是很痛啊,所以我们看到第(2)栏, 美国企业进口的数量就减少了。

上面是个更直观的图,加征关税过后美国企业的进口价格, 那些不同的红色虚线代表不同日期后的价格变化。 终究是美国企业承担了一切。

好的,说了要给大家讲一讲关税三阶段, 以下内容参考自花旗银行的一份研报。

关税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抢跑阶段,意思就是在关税生效之前,企业会大量的进口囤货, 来避免关税生效之后的价格上涨。 恰好有个图我就放在下面了,黑色竖线之间的就是关税开始前,企业反而增加进口

第二个阶段是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端承压。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我们经济学学的供需关系和中期平衡( Equilbrium, 有没有勾起你的回忆留子们)其实在当代社会有一个很强的前提,也就是企业要能活着见到涨价那一天, 实际上透过在中间品的关税课征(例如机器设备, 零件等) , 可能企业还没涨价前就遇到了成本无法负担, 无法进货和出货等情况,也可以说是资金链, 流动性的风险, 然后他就寄掉啦,死在黎明之前。 我们在上面说的企业端成本增加就是指这个风险。

这个阶段才是我们现在最应该担心的,企业危机。

第三个阶段是消费者成本增加。此时拿出宏观经济质能转换方程式:PQ=MV

P 是指价格,Q 是数量,M 是货币,V 是流速。 大家记住这个等式了吗?好,记住了的话就可以忘掉他了。 我们只需要理解一个事情,就是关税政策在经历过前两个阶段之后才会开始重塑价格和数量的供求关系,同时货币和流速也会影响他。 这个重塑阶段叫做基期效应, 这个词可以记一下,以后出去见到妹妹能装逼对吧。而基期效应前期,就是我们说的第二阶段, 通缩螺旋当中企业的成本利润大危机。 这个阶段后其实也有很危险的恢复危机,资金流和强度跟不上的企业会被强劲增长的同行排挤掉, 这个我们按下不表,下次有缘再谈。

最后我为什么说第二阶段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个人估计,按照现在美联储的表态第,二阶段后,他们可能就会出手。现在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劳动力市场, 第一章给大家说了物价指数有一些滞后性,劳动力市场如果显示进入了衰退期的话,他们是会出手的,所以可能熬不到第三阶段就开始反弹了。

这部分就是本篇文章最重要的take,第 3 点 我们简单给大家说一个防身术,谈一谈关税与经济的原理,不要被别人装到了, 不允许我的粉丝被别人乱秀一脸。

真相 3,输家赢家:yes, no, debatable?

关税是一定会对经济带来损害的。这句话对吗?下次你见到哪个好像很懂宏观经济的人你就去问他这句话,你就问他从纯理论上来说,是不是一个国家加关税一定会对经济造成损害?如果他回答一定是的,那么说明这个人可能只有一些道听途说的学问,如果他给你分析写了一坨你也听不懂的东西,那可能是遇到真懂得了。

上面这个表很专业, 但是我不想用这个表来恶心大家,毕竟你们可能已经没在读大学了,我干嘛要把你们拖回这个可怕的地方呢? 所以我这段会简单介绍一下参数,有兴趣来看,没兴趣的可以跳到下一段。 在你跳走之前,简单地记下,这种表代表了关税之前和关税之后总经济效益的变化。D是需求 S 是供给,S是原有供给,S(1+一个希腊字母)是加了关税的等价供给,P0 是 没有关税的供需平衡价格,P1是加了关税的实际供需平衡价格,P1是 加了关税与实际供给平衡需求下,对应的原供给曲线下的价格, 你一定没有听懂,但是你记这个,p1-p1就是关税加了多少钱。 这种曲线的面积代表 total surplus,A+C 是关税给政府带来的收入,A + B是国内消费者的损失,C-B就是这个国家获得的净利益。 好了,能读到这里的都是神人。

总结来了,一个国家关税获利是正是负,主要看C和B两块面积的大小。 直接结论是,当外国出口供给是弹性供给的时候, 对国内来说会是净损失, 反之有可能是净收益。再分析下去粉丝真的要走光了。最后就这一句话,一个国家加关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看情况, 但是在现代世界里基本上都是受损的。

讲这么久终于把美国情况讲完了,那对于被征收关税的国家什么情况呢?

当然也是有坏处的,但是我不做太多的分析,这篇已经够长了,唯一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对于中国而言,很多数据是不真实的,中国应该只有海关口那边数据相对有用些,因为他和国家统计局是独立的, 其他数据都可能有水分, 其实包括世界上其他国家由于一些系统性问题,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得到真实的数据,那怎么办呢?经济学人会找一些牛逼的方式。 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以后出去可以装逼。

这个黑黑的图是2018年苏州市夜晚照明亮度的卫星拍摄图。 是的,经济学家通过夜晚苏州各个区域照明亮度,推算出了苏州的生产量和需求量的变化情况。 明显的看到2019年科技产业园区和工业区的亮度比2018年要弱,这就说明加了关税之后,国内的实际生产也受到了影响。

回答我们最开始哪个问题,谁是输家谁是赢家? 答案是,总体来看,短期来看,都没什么好结果。长期来说,局部来说的话需要另做分析。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看到这里, 文章参考了挺多研报和论文, 大家能读完说明非常的有耐心,跳着看也没关系,我始终是认为逻辑比数字更重要。 最关键的是,读完这篇我们就知道一些反直觉的关税真相, 见到纷繁复杂的宏观市场资讯心里也能大概有一个谱, 我可不会让我亲爱的粉丝们被别人乱秀一脸。

真実はいつもひとつ!

但对市场而言,真相不止一个

又或者

市场的真相,从未存在过

好啦,接下来两周真的真的有非常多考试要应付, 可能会慢慢写一些东西。

我是Dave,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一键三连点赞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Dave.bc1q.𝟎𝐱𝐔],著作权归属原作者 [@0xDave852],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 由Gate Learn 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Empieza ahora
¡Registrarse y recibe un bono de
$100
!